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刍议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蒋翠花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当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就要求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自觉探索知识的能力,良好的阅读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主要渠道,是语文教学的课外延伸和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了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信息,老师应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
  阅读方法多种多样,因人而异,但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诵读法、精读法是最常见的两种方法,速读法、默读法则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渗透的阅读方法。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的读书活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诵读与默读并重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诵读是最好的方法,它要求学生读书时大声地读出每个字的字音,也叫感情朗读。感情朗读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读书活动,调动身体的各种感觉器官,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这种读法能帮助学生读准字音,并对汉字进行复习巩固,既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朗读情感,又有利于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不同年级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愈来愈强烈,越来越注重书籍的内容。小学阶段中高年级课文篇幅相对较长,仅仅依靠诵读是远远不够的,这样不仅影响阅读的速度,还会阻碍知识、信息的获得,阻碍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因此指导学生学会默读是一种较好的阅读方法。默读是不出声地读,阅读时不发音、不辨读、不指读、不转移视线,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象。默读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文本的能力,增加在一定时间内的阅读量,做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进行知识的积累。如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如让学生逐字逐句地大声地诵读课文,势必影响课堂的教学进度,这时,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把詹天佑勘测线路时的语言、行动和思想作为重点来描述呢?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这样有利于突出教学活动的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二、精读与略读有机结合
  对于重要的文章和书籍,需要反复阅读,需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需要对文本透彻感悟,这时就需要运用精读的阅读方法了。精读即逐字逐句地精研细读,咬文嚼字的阅读方法就是对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有一些精彩语段需要我们带领孩子去感悟,去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鞋匠的儿子》一文中,林肯的一句话中有三个“永远”,就要求学生抓住这三个“永远”,反复朗读,体会、感悟人物的伟大人格。有人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如果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就很难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这时略读法是最佳的阅读方法。略读就是大略地读,可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一目十行”就是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的方法,以培养其迅速“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略读法的特点是翻看读物,首先要看看序言、目录或开头、结尾,然后从头至尾地浏览,力求迅速准确地从全局上把握读物的脉络和主旨,明确内容,掌握正确的略读方法,增加阅读量。运用略读可以用较少的时间阅读大量的书刊,获取尽量多的信息,从而扩大知识面,获得对有关读物的总体认识,便于以后需要的时候去查找。日常生活中,要鼓励孩子有目的地寻找信息,利用图书馆、书籍报刊、网络、电子读物等。当然,还要让学生明白,略读不是走马观花、漫不经心,而是集中注意力,有目的地扫视。
  三、摘录与感受相互渗透
  “不动笔墨不读书”,单纯的阅读对提高语文水平是不够的,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和写好读后感,以增强阅读书籍的阅读效果。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成果的巩固,写读书笔记是最好的办法。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应从兴趣开始,不对学生提要求。因为每一个人对每一篇文章的感悟是不同的,眼中的精彩语句、语意也是各不相同的,主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摘抄习惯。如:引导学生摘录精彩词语,为作文积累词汇;领悟概括故事大意,学会归纳写作特点并予以运用,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如阅读议论文时可要求学生摘录、评注警句、格言,写出感想,陶冶情操,为写议论文积累论据;阅读文艺作品时,则要求归纳任务性格、品质,评论艺术手法,培养分析能力,还可以从多种角度,写一篇读后感,进一步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培养学生分析和写作的能力。读书笔记形式多样,但读一本书、一篇文章不必面面俱到,应该重点突出、讲究实效。
  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精彩词语、优美句段、格言警句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积存进设立的“知识库”中;如果是自己订阅的报纸杂志,就可以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读书笔记中,这就是摘抄。在多年的课外阅读指导实践中,我指导每位学生备一本摘抄本,按阅读时间、文章题目、好词、佳句、片段等内容,记录阅读情况。教师定时检查,对课外阅读表现突出,记录有特色的学生及时表扬,及时展示评价,以激励他们阅读的积极性。这种阅读法对中高年级段的学生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老师可以通过检查学生摘抄本,了解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兴趣志向、阅读程度情况。
  小学阶段课外阅读与课堂阅读是相辅相成的,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既要鼓励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又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教会阅读的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努力创造条件,营造氛围,让学生随时随地有书读,让阅读成为生活习惯,在灵活多样的阅读中,多读、多背、多摘、多写,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水平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总之,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和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会变得更精彩、更加有实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95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