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动态的生成,灵动的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洁

  【教学案例】
  上午八时,第一堂课。按照惯例,此时的校园,只有教室里传出的朗朗书声。但今天大不一样,一群学生活跃在整个操场,跳高的跳高,跳远的跳远。如果我告诉你这是一堂英语课,你是不是有些意外?这就是一堂真实的英语课,不过学习的场地从教室转移到了操场。学生们学的内容是有关体育运动的内容,教学要求是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掌握运动会的单词、短语和句型,以及如何开展运动会的基本句型,同时通过团队合作,各小组完成一个运动项目比赛的口头汇报,50到70字。
  尽管有些难度,但学生不亦乐乎,热情高涨,积极而主动地投身到这节特殊的英语课中……为何英语教学由课堂转到课外呢?事出有因。
  与往常一样,我和学生在教室开始了本节课的学习。本课的教学任务是掌握与运动会相关的字、词、句,并能在对话中运用这些词汇短语和句子。
  导入简单明了,直奔主题:
  T:Do you like sports?
  Ss:Yes.
  T:Can you tell me some names of sports?
  S1:Swimming.
  S2:Running.
  S3:High jump.
  ......
  T:Excellent!Today,we are going to have a sports meeting in our classroom and we are also going to learn something about sports and sports meeting.OK?
  Ss:Yeah!
  在备课时,我充分考虑到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为了使枯燥的学习内容向学生体验最多最深的生活内容转换,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特意在本课的教学中预设运动会的情景。看到教学预设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我不禁感到欣慰。
  这时,一个学生举起了手。
  S:Miss Wu,why don’t we have the sports meeting outside?/T:I think our classroom is too small.It is a little dangerous for us to have a sports meeting here.
  此言一出,教室里更热闹了,学生纷纷恳求我带他们到操场上课。我一下子犯难了:这毕竟是课堂教学,不是真正的运动会,有必要真的到操场上吗?此外,在室外上课要注意纪律,要遵循守则,如何落实教学任务,采取教学措施?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又该如何调控和解决呢?但如果说强行禁止的话,那么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被冷却,活泼好动的个性被压抑,学生被迫待在教室里,“身在曹营心在汉”,怎么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一个学生似乎看透了我的心事,说:“Miss Wu,don’t worry! We are not children.If you don’t let us try,how will you know we can or can not?”
  是啊,不让学生试一试,我又怎么知道他们是行还是不行呢?体育活动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感受最多、兴趣最浓的内容,运动会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团结拼搏,体现集体荣誉感的运动,但这样的活动在教室里开展确实有些不伦不类。而且由于地点的限制,学生无法感知得了第一而兴奋的心情,尽管上课的内容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已有体验的内容,但是在课堂上学习还是无法激发学生的全部热情和兴趣。我决定采纳学生的意见,抱着有可能失败的心态带着学生来到了操场,明确目的,规范要求。这就出现了案例中的开头一幕。
  【教学分析】
  一节课下来,学生的表现让我较为满意,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单词和短语基本掌握并能恰当运用,在所做的运动项目报告中运用了本单元有关运动会和比赛的句型,甚至还有的小组加入了新的句型,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难能可贵的是学生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精神,在获得了知识的同时,更获得了心灵的启迪。对于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我运用自己的智慧,另辟蹊径,大胆尝试,使普通平常的课堂教学焕发别样的风采。但回头审视,不足之处也赫然存在:能力较差的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相对较少,个别学生一味追求运动和玩乐,而忽视了本课的真正目的。
  【教学反思】
  作为个人成长和教学中的一次尝试,这节课给我的经验和启发很多。本课的生成事件让课堂教学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动态的生成过程,让课堂教学焕发出了灵动的色彩。
  杜威说:“虽然我们可以把马引到水边,却不能强迫它饮水。”曾几何时,我们对待课堂中生成资源的态度和我们对待生活垃圾颇为相似。时至今日,我们认识到,没有所谓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我们讨厌惧怕“生成”,对它常常视而不见,任凭那课堂上闪现的智慧火花自生自灭。殊不知,只要我们尽可能地将其转化为积极的生成性动态教学资源,就能让全班学生受益。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此,课堂教学不应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的过程,而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所以,我们应该从生命的高度,以变化、动态、生成,而不是静止、僵化、一成不变的观点来关注课堂教学。
  一、动态的课堂,辅于充分预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生成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预设”是相对于“灌输”的一种行为准备,“生成”是相对“接受”的一个思考活动过程,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临危不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教师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进行充分的教学预设。但这个教学预设不是单维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教学设计,而应该是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板块式设计。在上述案例中,教师要充分预设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困难,教学时可能会出现的障碍和一些“突发”事件,并能预设解决的措施和手段等。
  二、动态的课堂,基于和谐氛围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到宽松、坦然、自由、愉悦,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和强制。在上述案例中,学生有着强烈的生命意识,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思考探究,无所顾忌地发表见解,大胆果断而自主地决策和实践。学习成为他们生命的自觉需要,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试问:如果学生不敢想、不敢问、不敢说,那么哪来那么多生成事件让课堂充满灵动的气息与情趣?
  三、动态的课堂,源于生活体验
  学生在课堂上的一切生成资源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尝试和体验。如果没有生活体验,动态生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宏论启示我们:一个人自呱呱坠地而长大有为,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其思维、认知、情感、语言、词汇的源泉乃是生活。生活对语言的感受、认知、学习、发展是活生生的,最具魅力与渗透力的。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学得活泼、生动。上述案例中,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习得,任务型的小组活动让学生实现了信息的沟通、情感的交融、思想的碰撞,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也在真实情景中得到发展。
  四、动态的课堂,成于教学机智
  动态的课堂还取决于我们教师的教学机智。“把戏人人会做,各有巧妙不同”。面对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创举”,我们在惊叹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更应该发挥聪明才智,利用契机,捕捉其中的有力因素,充分利用这些动态生成资源,适时调整教学进程,让课堂教学演绎无限精彩。
  五、动态的课堂,归于探究质疑
  课堂上的“突发”、“偶发”事件,必然是学生有疑问、有设想、想探究而生成的,从某种角度讲,动态的生成事件比按照教师预设按部就班完成教学任务更具有欣赏价值。学生的头脑里充满问题,关键看教师肯不肯将课堂教学的提问权还给学生,敢不敢让学生自主合作、多元地解答问题,是否允许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全程质疑,在课堂真实问题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激活学生潜在的问题意识与批判精神,最终达成三维的教学目标。动态课堂的真正贡献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而且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
  叶澜老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是教学生命场,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始终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经常会出现生成性的资源。这些资源可能错误,可能正确,可能深刻,可能发人深省,但必定是学生个性化的解读和独立思考的成果。面对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学会理智驾驭情感,运用教学机智,提炼生成资源的有用成分,巧妙地将其转化为积极的动态教学资源,让它们成为课堂的亮点,让课堂教学因动态的生成而焕发灵动的生命色彩。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2]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96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