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满国慧

  一名合格的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但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不同的学习基础,应有不同的培养方法与途径。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困生的学科学习兴趣谈谈做法。
  一、尊重学困生,还学困生以尊严
  尊重是人的心灵深处最深切的渴望。一个人只有得到了尊重,才会自尊、自信,才能产生积极向上、自我实现的愿望。有了这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才能产生学习兴趣。从这个意义上说,尊重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前提,没有了尊重,就没有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没有了这样的人生态度,也就没有了培养学习兴趣的基础。学困生由于成绩差,不被老师与同学理解,甚至有时还可能遭到老师的训斥或冷眼,他们内心压抑、痛苦,感受不到周围人的尊重,在集体中找不到心灵的归宿,对学习、对未来都丧失了信心,试想在这样的心态之下,他们还能对任何有意义的事物感兴趣吗?所以要想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就要尊重他们,还他们尊严。
  二、真诚地热爱学困生,给学困生的灵魂一个温暖的港湾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并不是冷漠地反映世界和认识世界的。也就是说,人们的学习活动并不是单一的冷冰冰的理性活动,它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近年来,我多次进行学生学科兴趣与教师关系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喜欢某科或不喜欢某学科,与教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喜欢某个学科,95%以上是因为喜欢该学科的老师。这说明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培养师生的感情,尤其是学困生更是这样。只有真诚地爱学困生,只有让学困生感受到温暖无私的爱,学困生才会爱你,进而爱你所教的学科,对你所教的学科才能感兴趣。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就要爱学困生,让教师的爱成为学困生心灵的港湾。
  三、改变教学方式,让学困生体验思维的快乐
  我国的青少年学生厌学现象比较严重,造成青少年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讲授灌输为主,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被动地接受与记忆,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因此产生厌学的现象。由于优等生在思维、记忆能力上都要强于学困生,因此即使是单纯的讲授灌输,他们也能够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对学习兴趣的负面影响并不是很大,而学困生就不同了,他们思维能力、记忆能力都较差,所以大多数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常产生一种挫败感。传统的学习方式只是被动地接受,学困生体验不到思维、探索的快乐,因此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那么怎样改变学困生的学习方式呢?我是这样做的:每进行一节新课之前,我都先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记下学习疑惑,让他们记下学习收获,同时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收获,互相帮助解决疑难,在小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再由老师统一解决,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使所有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过程成为思维探索的过程,体验到了思维的快乐,因此学困生不再厌学,而是渐渐地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打牢基础,让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学习上,保持学习兴趣的因素很多,但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最重要、最根本的途径是让学习者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困生在初学某科的时候,由于初学因此知识内容较粗浅,学困生也能学会,对初学科目非常感兴趣,但随着内容的加深,由于基础打得不牢固,开始不断地遭遇挫折失败,渐渐地就对该学科丧失了学习兴趣。实践证明,要想保持住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打牢基础,让学困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住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是我在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方面的体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探索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为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作出应有的贡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99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