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吕明 蔡文丽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真正为学生着想,实现学生的自主、个性化阅读,切实、扎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渐渐喜欢阅读。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教师在开展课外阅读时要追求长效,不能急于求成。一读就让学生写个读后感,一读就让学生展示成果是很不现实的,甚至还有的教师、家长要求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记录好词、好句。这样往往使学生承受过重的负担、压力,不能潜心阅读,而是疲于应付任务。这样的阅读中还有效果吗?还有乐趣吗?我认为应该让学生自然、放松地参与阅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兴趣来为他们掌舵,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范围,让他们“随便看看”。
有时给学生提一些具体的阅读要求似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但如果操作不当,反而使学生厌烦,影响阅读兴趣的保持。莫不如让学生放手去读、自由去读,真正地潜心阅读,长期下去就可能达到“悦读”境界。
二、巧用“五读法”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尝试着运用“五读法”,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养成。当我们看到一篇课文时,要多读几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我们并不要求读那么多遍,只读五遍即可,而且每读一遍书,都有不同的要求。一读,识字通文,即自学生字词,认识生字,读通课文。二读,了解大意,即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三读,品词析句,即选择自己认为重点的词语或句子,体会词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意图。四读,感悟,即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词句段,体司感情。五读,积累,即对文中出现的优美词句,进行诵读积累,不求多,但求实实在在地能记住一个词或一句话。这几读看似简单,却很实用。我们平时的阅读教学基本都是老师带着学生学习,有的美其名曰“引领”,但还是老师问学生答,学生还是顺着老师的思路走。有很多教师指出,现在的许多孩子在学习时没有自己的思想、语言,离开老师就什么都不会了,一到自己做题时就错误百出。而原因就出在老师平时认为简单的读书过程,学生并不懂。我们天天用的那几步读书过程,对我们来说是烂熟于心,而你可曾把这几步思路告诉学生?没有。把这几读告诉孩子后,让他们记在语文书的显眼处,并且在读书时按这几步来。刚开始,学生可能有些摸不着头脑,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所为了。教师按照顺序,领着学生一步一步地做,几次之后,你就可以有所不为了,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这种简便易行的读书方法,拿到文章他就知道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了。当他们读完这几遍之后,对课文的理解就差不多了,这时教师再去轻描淡写几处,一篇文章就可以落下帷幕了。
三、让学生获得自主阅读的权利
阅读是人们学习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手段,通过阅读,人们不仅能从中获取信息,而且能得到精神享受。一个人的阅读水平,直接关系到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然而现在的语文教学多以教师的讲述为主,学生根本没有阅读的时间,换句话说,是教师的多讲剥夺了学生课堂阅读的机会,也就是说,学生失去了自己感悟课文的机会。
要想让学生获得阅读的权利,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在课上给学生充分读的时间,不要只读一遍就草草了事。有时在读文时,有的学生读得快,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而读得慢的同学,当大多数同学读完后,他们也不好意思再读了,只能跟着停止,失去了通读课文的机会。还有一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对课文中出现的词句再见到的时候竟然不知道出处,可想而知课文读得多么不熟练了。其次,让学生有读课外书的机会。读课外书,并不一定非要在课外读,也可以在课内读。有人会说,一篇课文那么长,在课上讲还讲不完,哪有时间去读课外书呀?可是,我国著名特级教师家霍懋征在教小学三年级时,一学期竟教了95篇课文。她的做法就是精讲多练,去其繁杂,取其精华。我们可能做不到讲这么多课文,但是我们可以在课上让学生读一些自己喜欢的读物,即使每节课只读一篇小文章。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量是不可计数的。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大大提高。
总之,阅读教学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正所谓“教无定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最简便易行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创造一个开放而又有活力的学习环境,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提问、回答问题中的亮点,及时给予鼓励,给以表达的机会,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03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