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教学反思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郑成万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也就是说教师只靠以往的经验不可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直至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只有通过教学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为了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我坚持写教学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他人的教学。在反思中我得到了许多。下面是我的两则反思日志,与同行共勉。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反思
  今天,学习了这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我大受震撼。这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他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授课时一切都在有序地进行着,我也从课前查找的资料向学生介绍:骨髓捐献者捐出的干细胞只占身体的5%。这5%即使不捐,两星期后也会在自身的新陈代谢中死亡,所以捐献对身体是没有害处的……我以为该讲的都已经讲了,没有什么问题了,但小插曲还是发生了!
  正读着课文,一个女生问:“老师,我能问一个问题吗?”我说:“你问吧!”(因为平时我是非常鼓励他们提问题的)她问:“老师,抽取骨髓是从什么地方抽啊?”这个问题我还真没有查过资料,但是没吃过猪肉还没看过猪跑?于是我凭着“经验”说:“应该是从脊椎上抽取吧!”她又问:“老师,那课文插图上,为什么画的是从手臂上抽取?”我仔细一瞧,还真是有一支针筒正在从手臂上抽取什么。这让我不知如何是好,只好说:“这我还真不清楚,难倒只要有骨头的地方就能抽取骨髓?我们课后上电脑上查一查。”
  课后,我到网上查找资料,才觉得自己是多么孤陋寡闻。原来骨髓移植是这样一回事:所谓骨髓移植,是从捐髓者的骨骼(通常是盘骨)抽取健康的骨髓细胞,过程约需半小时,然后以输血形式注入病人体内;病人亦可与医生商量,选择于手臂抽取血液,通过分离机收集当中的造血干细胞,但过程较从盘骨抽取骨髓细胞长,至少需要三小时。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首先让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大量释放到血液中去,这个过程称为“动员”。然后,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分离血液获得大量造血干细胞用于移植,这种方法称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这样现在捐赠骨髓已不再抽取骨髓,而只是“献血”了。而且,由于技术的进步,现在运用造血干细胞“动员”技术,只需采集分离50―200毫升外周血即可得到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采集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后,血液可回输到捐献者体内。
  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正常情况下,人体各种细胞每天都在不断新陈代谢,进行着生成、衰老、死亡的循环往复,失血或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2―3周内,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恢复到原来水平,因此,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影响健康。
  这下我的脸可红透了,竟然连这个都不懂,还对学生乱说一阵,真是无地自容!作为一名老师,虽然不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是对一些与教学有关的知识还是应该做必要的了解,要不怎么向学生交代呢?平时自诩知识面宽,可这方面的知识竟如此陌生?唐朝的韩愈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我是怎么给学生解惑的呢?
  这一课,真是为我敲响了警钟,靠我自身的那点儿知识已经跟不上学生的脚步了,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努力吸收知识,让自己的知识储备越来越多。
  从一句话说起
  今天,听了一节一年级的语文课,题目是《比尾巴》。这是一篇介绍动物尾巴特点的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趣味。
  老师在导课时先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那你们喜欢什么动物呢?”学生纷纷举起小手。这个站起来说“兔子”,那个站起来说“老虎”,但是老师并没有告诉他们要像这样说:“我喜欢小白兔。”说完整,错失了一次好的练习说话的机会。
  课中,老师要求学生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小动物的名字,学生读完课文后,开始汇报,也是说“猴子”、“兔子”等,老师并没有指出应该怎么说……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低年级要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这可以说对一年级的作文也提出了要求。但是农村孩子入学基础差,学习都很吃力,写话根本就无从谈起,因此课上只注重知识的学习,而对于说写话能力的练习去少之又少。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必须从学生一入学时就不失时机地进行说话,写话训练,为以后的写作打好基础。
  在一年级的教材中,有许多生动有趣、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课文,所以充分利用这些课文,去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上面问学生喜欢什么动物时,就可以进行说话的指导。老师可以这样说:“孩子们,你们喜欢什么小动物,能像老师这样介绍给大家吗?‘我喜欢小狗,因为小狗可以看家。’你们能说吗?”我想这样一举例,学生一定能模仿老师的说法,说出一句完整的话。另外一处,可以这样说:“你从课文中找到了什么小动物,能这样说吗?‘我从课文中找到了小白兔的名字。’”这样一来,不就对学生进行了说话训练吗?时间久了,学生自然养成了习惯,在写话时,也就有话可写了。
  语文课上如此,数学课上也有许多训练说话的地方。新教材中图画占了大半边天,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析题意时,就可以让学生练习说话了。
  一年级的教材其实是训练语言的好素材。对于说话训练并不需要专门的课节去进行,只要你在课堂上注意引导,每一节课都是好的说话练习课。
  总之,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对话,培养了教师的能力,提升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加强了教师对专业知识的积累,使教师由实践型向经验型、钻研型转变,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和创设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03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