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素娟
摘 要: 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大了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现行统一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已无法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个人学习需求及社会需求。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现行单一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必须朝着个性化方向发展。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设置基础英语课程、听说课程、跨文化交际课程、科技英语课程和专业英语课程。个性化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是大学英语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大学英语发展的最终归属。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个性化 课程设置
一、引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大学英语课程一直以来是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对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作出了很大贡献。但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的增大,各个行业对外语人才的要求呈多元化、专业化趋势。毕业生一般的外语技能已经不能适应市场需要,这是大学英语教学目前所面临的新的挑战。2004年之前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性质和目标始终定位在基础英语上,1985年和1999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都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2004年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求如下:“各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确定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无论是主要基于计算机的听说课程,还是主要基于课堂教学的读写译课程,其设置都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即既要照顾起点较低学生,又要给基础较好的学生有发展的空间;既能使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要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写的能力;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的专业发展需要。”虽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2004年颁布了此课程教学要求,但由于扩招、师资力量有限等种种原因,大部分高校的课程设置仍然是沿袭统一的传统课程设置模式,所有学生必须进行四个学期的英语基础课学习,然后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现有的统一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要求所有学生在前四个学期均进行英语基础课的学习,显然这不利于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有些学生入校时就已达到甚至超过了英语四级水平,但是他们还不得不在低水平的课程里重复,很容易引起懈怠、学习兴趣下降、学习动力不足。他们渴望进入大学后,能够提高听说能力或学习一些英语应用课程或专业英语课程。然而,由于扩招导致的班级规模过大。另外,课时数有限,教师根本无法开展英语教学最需要的语言交际活动。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我塑造和发展。现行统一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已无法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个人学习需求及社会需求。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我们必须对现行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使其更体现个性化的特点。
二、大学英语个性化课程设置改革建议
我国现有一千余所高等学校,随着新兴科学的诞生和经济发展的多元化,大学类型更趋复杂,同时不断涌现新专业,不同类型和不同办学定位的大学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各个学校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各校教学条件、师资水平和生源情况差异很大。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应根据不同的生源和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对英语水平差的学生设置基础英语课程,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开设听说课、跨文化交际课、科技英语课和专业英语课。
1.基础英语课程
对于英语基础特别差的学生,如绝大多数的职高和艺术生源,部分英语基础较差的普高生源,应开设三到四个学期的基础英语课程。这部分学生在中学没有打好牢固的英语基础,教师应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复习基础语法知识、扩大词汇量,最终目标是使其通过四级。虽然四级考试引起极大争议,但总的来说,由于四级考试与毕业、学位直接关联,学生被迫努力学习英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英语水平。有的单位招聘毕业生时就是根据四级成绩判断学生的英语水平的,为了学生将来的就业前途,学校还是应该继续坚持四级考试与学位挂钩的做法。这些学生通过四级后,可以继续学习其他英语选修课程。
2.听说课程及跨文化交际课程
对于基础较好,进入大学就已达到较高要求的学生,第一学期就让他们进入高级班学习。高级班的课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听说强化训练期。这部分学生虽然英语基础较好,但大部分听说能力较差,他们急于提高听说能力,有很强的学习动机,及时开设听说训练课是行之有效的。第二阶段: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文化与语言是相辅相成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们在学习某种语言的同时,也就是在习得这一民族的文化内容和文化传统;反过来,语言,包括语言的使用方式在内,也不能超越文化而独立存在,不能脱离一个民族流传下来的、决定着该民族生活面貌和风俗习惯的信念体系。文化的发展能够推动和促进语言的发展;语言的发达与丰富是整个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外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应该包括文化教学。大部分学生生活在单一的语言及单一的文化环境中,常常受到本族语的束缚,他们对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缺乏了解,与目的语的文化接触不够深入,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把中国的文化习俗照搬到西方文化场合。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必须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减少或避免在使用英语时出现语用失误。
3.科技英语课程
在实施专业英语阶段教学之前,开设一个学期的科技英语课程作为基础英语阶段向专业英语阶段的过渡和衔接,使学生在心理及学习内容上有一个适应期,为下一阶段的专业英语学习做好准备。学生在这一阶段先了解科技英语的一般特点,掌握一些基本的科技词汇、句子结构、文体风格特点及一定量的常用专业词汇和术语。教学内容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多种学科的真实材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为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做好准备。
4.专业英语课程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有很多外资企业,尤其是新闻、法律、经贸、电子、海事等领域不仅要求毕业生具备一般的听、说、读、写能力,还必须具备专业英语的能力,一上岗就能立即用专业英语从事工作。但由于很多院校未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大多数毕业生的专业英语能力较差,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因此,高等教育的课程应和企业及社会的需要衔接。专业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是为了满足学生学习专业及将来工作对英语的特定需求。除专业阅读外,还应开设各类迎合学生与社会需求的课程,使学生将来能以英语为工具从事本专业研究。专业英语课程是一门语言运用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课程。专业英语课程的设计和教学由该专业的教师担任。一些学校专业教师如无力承担专业英语教学,则由学校负责师资培训,可从专业教师中,尤其是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业教师中,选拔培训,提高英语水平。
三、结语
个性化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最大好处是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尽快完成基础英语的学习,选修自己最想学习的课程。针对不同的生源设置不同的课程,体现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使后进生在基础英语阶段切实打好英语基础,然后转向选修课的学习。对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开设听说课及跨文化交际课能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及跨文化意识。开设科技英语课及专业英语课,学生获取了专业英语的综合知识,把大学英语教学从通用英语真正提高到专用英语层面,使广大毕业生既能应付付日常生活中的英语交流问题,又能应付专业工作中的涉外交际活动。个性化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是大学英语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大学英语发展的最终归属。
参考文献:
[1]蔡基刚.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27-32.
[2]蔡基刚.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306-308.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霍玉秀.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的思考[J].语文学刊,2010,(7):149-150.
[5]谢德琼.论个性化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33-136.
本文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优秀教学团队的成果之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10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