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2011年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田雷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2011年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进行了分析。
  14题,难度系数0.9。将对经典物理史料的考查放在具体物理知识的应用背景下,不就物理史考物理史,突出了物理特点。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广泛应用。渗透了课程改革的理念,使学生养成崇尚科学,尊重科学的良好习惯,有助于中学物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15题,本题考查推理能力,难度系数0.3。考查受力分析与运动分析能力,思维的发散性较大,且涉及了匀加速、减速曲线运动的分析,有利于考查考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16题,本题考查理解能力,难度系数0.65。试题情境是年轻人青睐的蹦极运动,是时尚的运动项目,涉及做功、能量等知识及守恒思想等经典物理的基础知识与方法,时尚与经典珠联璧合。
  17题,本题考查理解能力,难度系数0.9。涉及理想变压器问题,2007-2011年在全国课标卷中第一次亮相,是交流电在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及新课程基本理念体现的必然。
  18题,本题考查推理和综合分析能力,难度系数0.4。安培力是经典话题,但电磁炮是新型武器,再次实现了现代与传统的交融。
  此题包含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牛顿定律的应用、匀强磁场中的安培力,都是二级要求,电磁炮在2005年北京卷、2007年海南卷上出现过,高考能在同一个模型(或知识点)上重复命题,说明考生在这方面有漏洞,利用这个模型(或知识点)能鉴别出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一些主干知识、基本方法含量较高的传统的成题,高考命题没有必要回避,只要试题的物理过程或设问角度做些适当的变化,同样可以进行有效的考查。
  另外,从试卷的稳定性和难度的把握方面来看,也不应该大面积地回避成题。
  19题,难度系数0.6。本题考查将估算问题中的模型简化放在了天体运动与万有引力背景中,考查了学生运用模型简化问题的能力,获取并运用有效信息的能力。其实,学习物理是从简化开始的,高中物理一开始学的“质点”就是对物体的简化,运动的分解就是对复杂过程的简化,整个物理学的发展过程、物理的学习无不充斥着简化思想与方法。
  20题,本题考查推理能力,难度系数0.65。将对力学中曲线运动模型的考查放在了非匀强电场中,在考查力学方法中综合考查电场及电场力,实现了力与电的完美组合。
  21题,难度系数0.63。此题考查受力分析、牛顿第二定律,试题情境很经典,但设问很新潮,考查了推理能力和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是数与形的完美组合。
  数学不仅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工具,而且是物理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所以近几年来的高考物理试题对应用数学的能力的要求居高不下。考纲中“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这一要求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较繁杂的字母运算或数字运算
  物理是定量研究的科学,没有精确计算,就不可能有严谨的定量研究,不论从物理学的发展史来看,还是物理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的教育功能来看,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也被命题者所看重。考生的运算能力若不强,在选择题中丢6分,在计算题中通常也会有3―5分的损失。
  2.题目中涉及关键性的几何条件
  称之为“关键性的几何条件”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考生在物理上并没有困难,解答过程中需要分析清楚相关的几何条件,而这个几何条件可能会成为考生解题的绝对障碍,如带电粒子在磁场运动的问题、几何光学的计算题,等等,几乎都是由于几何关系对学生造成的威胁;二是由于几何条件中包含着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如带电粒子以怎样的方向射出电场、光射向此界面后能否发生折射,等等),是物理思维的产物。因此几何关系所占的赋分值很高。
  3.对图像的要求及考查的频率一直较高
  图像作为一种直观、形象的描述物理过程、物理规律的方法,在物理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对图像的识别,到利用图像数据信息、处理实验数据,到根据规律画出图像,不论是哪种形式,高考每年必考图像。2007―2011年高考考了10次。
  22题是一道很传统的电学实验问题,却全面考查了电学实验中“选择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测量数据、得出结论”的基本思路与方法的具体运用。试题立意灵活,传统而不死板。
  23题背景是古老得不能再古老的测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实验,但光电门的运用、s/t-t图像的建立,是对传统实验装置及原理的颠覆与创新。通过s/t-t图像计算质点运动的加速度,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函数及其图像解决物理问题能力,又一次体现数与形、理与形的完美组合,体现了物理与数学的不弃不离、相得益彰。
  24题,通过联系实际情境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为运动学传统情境,但物理量的给予与设置却是煞费心机,没有一个数据,这才是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获取有用信息,建立模型能力的真正考验。
  联系实际试题情境的设置,都不是纯粹的物理模型,而是实际中的物理问题。这样的试题既考查了考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考查了考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模型化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考生体会到了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对中学物理教学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这种联系实际的试题是对学生应试心理的考验,和“进一步学习潜能”的考查。
  1.对学生应试心理的考查
  一是题目所涉及的内容对于学生相对陌生。面对这种陌生的背景素材,首先要求考生要有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然而考生由于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而选择了放弃。
  二是要将这些实际问题交代清楚,所需要的文字量通常会远大于对典型物理过程模型进行描述所需要的文字量。许多考生独立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心理准备不足,从而难以应对这种陌生情景、大文字量的试题所带来的心理挑战。
  2.对考生审题能力的考查
  一是面对陌生的情景、冗长的文字,能否将题意准确、全面地收录到头脑之中;二是能否将所获取的信息抽象成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由于联系实际的题目将学生的障碍设置在了全面、准确地读懂题意,抽象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因此这类题一旦转化为模型式的物理习题后,通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物理难题。
  25题,压轴题。情境新颖,可以说将对磁偏转问题的成功创新,有力地考查了考生综合运用力学、电磁学知识与方法及数学方法的能力,是一道能有效区分考生能力与智力的好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14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