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构建有效语文课堂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景霞

  摘 要: 高中语文课堂沉闷,这不仅与学生的心理因素有关,而且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有密切联系。因此,教师一方面应从学生入手,解开束缚学生课堂参与的心灵绳索,另一方面加强自身素养,不断完善自己,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关键词: 语文课堂 有效教学 创设情境 多维互动 课堂活动
  
  新课改理念特别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学习的伙伴。因此,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艺术就是研究教师如何有效地、巧妙地组织和引导学生愉快而又主动地学习,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应有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问题。我们研究新课改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必须遵循“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这一中心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但语文课堂的沉闷现状无疑让课堂对话的实现陷入困境,处在了一个尴尬的地位,也严重影响了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现。但在小学课堂中教师提问,常常是全班同学都举手,有的学生甚至站起来,一定要让老师叫他回答问题;到了初中,同学们“腼腆”了许多,上课也就一半同学举手回答问题,已经没了小学课堂的热闹场面。为什么学生年级增加,思想成熟,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却越来越不爱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呢?
  在语文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也常听人评议:某某的课启发诱导,有趣,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听起来简直是一种艺术享受;而某某的课,启而不发,枯燥乏味,浅入浅出,引人入睡,听这样的课是一种折磨和摧残。为什么一个“引人入胜”,一个“引人入睡”呢?一个是“艺术享受”,一个是“折磨”呢?驾驭语文课堂,把课上得既有文味、情味,又有趣味、余味,津津有味,饶有兴味,教学才能达到艺术的境界。但语文教师要达到艺术的境界,必须用心去体验“导”课堂的艺术、课堂提问艺术、教学语言艺术和课堂应变艺术,方能优化语文教学,启迪学生的智慧,使他们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情的陶冶。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转变教学方式,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
  一、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
  实现这一目标的重点在于教师对课文的解读程度和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以及对他们关注的问题的掌握程度。在备课时,教师不仅要备文本,更要备学生,根据对学生认识水平、关注问题等的了解,创设一些情境,比如在讲送别诗时可以鼓励学生谈谈“最喜爱哪首送别诗”,“为什么喜爱”,激发学生对送别诗进一步了解的愿望;在理解送别诗的常见意象与情感时可以通过播放歌曲《长亭送别》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在课堂上,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实际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思索问题的机会和阐述问题的机会。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下踊跃发言,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真正使语文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
  二、采用多维互动的模式
  打破教师独占讲台一统天下的格局,促进师生、生生互动。课堂上,充分运用同桌讨论、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辩论等丰富多样的形式,达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还可让学生走上讲台代替老师讲一讲。新课标要求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学习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老师满堂灌式的“一言堂”当然不是合格的语文课,老师和学生“你问我答”式的“问答堂”也不是合格的语文课。要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就必须有对话,而师生、生生间的对话就通过这种互动表现出来。没有互动就没有思维碰撞的火花,就没有师生间的深入探讨和交流,也就没有所谓的合格的语文课了。
  三、采取课堂活动的方式
  借助学生的主题活动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展示、表现、交流中发现知识,主动学习、探索、实践,在活动中理解知识、培养技能、提高能力。比如在课前进行五分钟的演讲活动,调动学习热情;上完阅读课,举行主题班会,让学生交流阅读所得、阅读所感,学生思维互相碰撞,不断迸发出耀眼的火花;学完议论文单元,就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举行辩论赛;学习诗歌单元可举办诗歌朗诵会;学戏剧单元,可让学生编写、表演课本剧,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无疑能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发言机会,训练他们的表达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也让他们由衷地爱上语文课。
  综上所述,一堂真正能让学生投入、喜爱、有所收获的课需要教师课前、课中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才能完成,教师在不断地了解学生与提升自身素养的过程中才能摸索出构建有效课堂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22.
  [2]于漪.语文教育艺术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5.
  [3]裴重生.教育文汇,2005.3,(51):7.
  [4]黄桂莲.也谈教师的语言美.网络资料.
  [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5.
  [6]刘建华.如何让中学语文课堂活跃起来.
  [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5.
  [8]中学语文教学.2008,(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26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