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课改管理 丰富课改内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宋峥
新课程改革不只是课程的改革、教法的改革,课程改革是个系统工程,它在给老师教法提出挑战的同时,也对年级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改的形式下怎样加强班级、学生、教学、教师的管理工作,怎样使年级组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课改的进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是一个重大课题。
一、加强教师管理,提升教师品位
新课改要求教师实现角色转换,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教书匠,每个老师都应该是一个教育家。战斗在教育第一线的各科教师是直接参与教改的主力军,他们的战斗能力与战斗热情直接关系到教改的成败,所以,提高教师的能力与热情应该是我们的首要任务。由于教改工作任务重、持续时间长,备课量大,教学研究工作多,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
为此,学校尽可能创造有利的条件来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克服困难创造有利的教学硬件设施。如随时通报各校之间听课交流学习的情况,鼓励教师互相听课、评课,到外校交流;加强集体备课工作,加强科任教师与班主任的交流;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反馈,及时了解教学情况与学生的接受情况,进行各种形式的问卷调查……但是,不可否认,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学工作的主渠道,集体备课组内的老师互相听课评课,要对教材内容和课堂教法进行调整,打破授课的固定形式,根据各位教师的不同特点、各部分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灵活安排,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与此同时,将与课本联系密切、学生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鲜活的问题引入到课堂中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开发思维潜质,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师生互动式的交流和合作。并且,在抓知识与技能的同时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我们希望,通过良好的集体备课活动开展,能够形成一支团结协作、素质不断提高的教师队伍。
二、强化学生管理,丰富课改内涵
设立行政班后,各班迅速建立学生素质档案,教务处设计出学分管理办法,由各集体备课组确定本学科学分评价标准,并通过学生大会、班会等形式让学生有充分了解,各科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贯彻执行学分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出勤情况及考试成绩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最后由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后得出对该生的学分认定。
新课程所体现的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学校开设的第二课堂是学生参加实践、应用理论、获得经验、提高素质、展现自我、发展个性的一个教育平台,因此,加强第二课堂建设也是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一个重要要求。我们要求各班主任在学生档案中对于每一位学生参加的活动、取得的荣誉都进行详细的记录,这也作为学生评价的一个参考,如运动会、征文比赛、朗诵比赛、文艺晚会、知识竞赛等,都是学生发展个人爱好的舞台,他们在这些方面获得的任何成绩或表现都是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选修课和研究性活动的开展,先由教师定课题,学生选题,做好课题申报工作,拟定研究计划,进行开题报告会,按计划安排分组上课,指导学生进行活动,并在活动中安排阶段小结和评价,最后指导学生做出结题报告。由于所选课题既是课内知识的延伸,又是许多学生从来未曾接触过的知识,他们对这些课题感兴趣,便大大提高了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愿望和能力。指导教师应对学生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水平进行评价,学生也在个人研究与团体合作中寻找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对他们自主学习课内知识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在选修中,我们由各科老师自行开发的校本课程,分别开设十个选修班,给学生提供了广泛的选择空间。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年级组只有,加强团结,勇于探索,交流协调,沟通反馈,搜集信息,整理资料,更好地做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新课程改革一定在年级组管理中结出累累硕果。
(作者单位 甘肃省民乐一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51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