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发展,提高探究实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爱琴
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新课程实施以来,实行自主探究式教学成了科学课的主旋律。然而在热热闹闹的探究背后我们的探究活动又有几分实效呢?我们学生的科学素养又有多少发展呢?这的确值得我们深思。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一、让出教学时间
课堂中科学教师应少讲、精讲,留出大部分时间让学生去实验、去描述、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流汗的应该是学生。教师应主动限制自己喋喋不休的讲解,减少无谓的多次演示,挤出时间让学生充分的探究。在《建桥梁》一课的教学中,我运用纸张、橡皮、书本、文具盒等常用物品进行讲解演示后,就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要求两个同学一组,共同合作探究,设计一座桥梁。看谁的桥梁制作得更科学,桥的承受力最大。学生兴致勃勃,经过一段时间的制作改进,有的小组制作的桥能承受两三本书。在这一探究活动中,学生自己动手、观察比较、思考讨论,对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记忆时间长。所以,课堂上教师应尽量为学生留出设计方案的时间,操作活动的时间,沉思默想的时间,互相讨论的时间。
二、开放教学空间
科学教育要以问题开始,还要以问题结束。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问题来学习,再通过学习来生成新的问题,开放教学空间,打破时空界限,开展后续性研究活动。科学课许多内容,如《植物的一生》这一章,学生要了解植物的根、茎、叶、生长环境等,教师要尽量抽出时间去关注学生在课外的研究,而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就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应把学生的课外研究当做科学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抽出时间让他们交流各自的研究成果,在教室里开设专栏,展出作品或实物,向全班展示。正是由于教师开放了教学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才增强了探究的实效。
三、丰富教学内容
科学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加强联系身边的科学,自觉充实教学内容,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神五”“神六”发射时,我改变了教科书中的有关内容,力求做到因时而教,源趣而授,使学习内容与身边的科学结合得更为紧密。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新闻的及时了解“神七”的科普活动,丰富教学的内容。师生共同商量,确定活动主题,将学生分成各种研究小组,分工合作,充分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与此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也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善于思考,善于改进,关注学生的发展,才能优化科学课堂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实效。
(作者单位 浙江省台州临海市教研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51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