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学生数学成绩的归因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顾军

  最近我校高中数学组对高中学生数学成绩的归因进行调查,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高中学生总体上把学习成绩归因中的努力程度、学习兴趣列为对数学成绩影响最大的因素,调查中也发现内归因与数学成绩有很大的关联,这和我们期待的结果是一致的,因为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对成败有不同的归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尤其以是否将成绩好坏归因于能力和努力这两个因素最为关键。长期将成功归因于能力的学生都形成了良好的自我有效感,而自我有效感又反过来成为以后学习成败的归因。研究结果所显示的学生的内归因倾向将有利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提高自我评价,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敢于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对未来充满期望;同时成绩较差的学生会产生内疚心理,以后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和意志力,乐于付出更大的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在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的调查中,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表现出很大的一致性,均把努力程度、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影响放在主要影响因素的位置;对于成绩一般和较差学生的调查中,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也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均把努力程度、学习兴趣、能力和方法的影响放在靠前的位置,学习方法的作用被凸显出来。同时对于成绩较差学生的内归因、稳定性、可控和不可控四个影响因素分别存在很强的相关性,而教师业务水平这一稳定不可控的外在因素被成绩优秀的学生归因时都排在比较靠前的位置,这一方面不利于学生建立起合理的归因模式,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教师的作用对学生成绩的影响,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修养,在教学中付出更大的努力。
  此次调查研究结果对我校高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启示:
  
  一、根据归因理论,归因的变化可以引起学习动机的变化,学习动机的变化则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又有直接的影响
  
  那么归因的变化会引起行为上的相应变化,而这种新的变化又会改变归因。学生会利用各种前提信息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归因,这种归因会引起情绪和期望心理的变化,影响学习的动机,进而影响今后的学习而这又会引起新的归因,如此形成了良性或恶性循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也有可能通过归因的训练,改变不良的归因倾向,使我们的学生坚定自己的信心,以期待引起学习行为的积极变化。
  
  二、在我校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解释和说明自己的学习结果
  
  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归因理论的相关知识,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做出正确的归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习行为的可持续发展。
  1.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引导他们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进行正确的归因。对于独立型的学生,由于他们过分强调自己的主观努力,忽视环境对其学习的影响,他们在自我评价时往往倾向于做个人倾向归因。自我归因后,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因此而自卑,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因此而自满,因此教师对这部分学生要引导他们进行情境归因。
  2.教师应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引导其进行合理的归因,正确地评价自己。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教师应引导其归因于学习不够努力等稳定且可控的内因,尽量避免其归因于自己笨、能力差等稳定不可控的内因,从而消除其自卑、无可奈何的情绪。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应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明白成功是多种因素的结果,今后要想成功还是要靠自己去加倍努力,而不应该骄傲自满。
  3.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更需要善于运用有关学科的知识,特别是心理学知识,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归因,快乐健康地学习。
  (作者单位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57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