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谢春桂
在新课改下,探讨有效教学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热议的话题。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教学包括更丰富的内容:从事实评价来看,是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学习成绩提高的问题:从价值评价来看,就是实现思想政治课教育自身的目标,是如何将思想政治课倡导的思想、道德、价值观、人生观、信仰等内化为学生现实觉悟和自觉行动的问题。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实现涉及到教师、学生、学校、社会以及国家等各个因素,教师作为最直接的实施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师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才能适应新课改下有效教学的要求,促进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一、实现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应具备科学的课堂观
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仍然存在应试教育,突出了有效教学的当下性,有效教学往往和学校的升学率、班级的排名、每个学科教师教学的排名等等有关,因此,探讨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益就成为思想政治教师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思想政治课堂是有效教学的主要实践场所,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有效教学的实现,因此,有效教学需要有科学的课堂观。
有效备课是科学的课堂观的前提。有效备课必须体现出以学生为本。教学目标要简明、清晰、科学性。既考虑教学内容、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是否落到实处,又考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否能完成。教学内容要适量、适度,要有针对性。要从学生现有的接受能力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出发,科学地利用教材,从教师自己的特点出发,合理、适量地安排和组织教学内容。教法的选择要灵活、恰当、易操作。“同课异构”当然教学效果也会不同。我们寻求的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生发式课堂,教师要大胆创新,借鉴学习采用多种不同的教法,追求教学效益最大化。
设置有效问题是科学的课堂观的关键。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应该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设置了一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自主地去思考问题、辨识问题、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得到效果很明显。设置有效问题必须“生活化”,必须具体,有吸引力,又有价值。只有在精心设计的情境基础上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才是有效教学的起点。
有效落实巩固是科学的课堂观的保障。一节精彩生动的好课,如果忽视了对教学目标的落实,也就谈不上真正实现思维与能力的有效提升,有效教学就是一句空话。课后练习是落实巩固的一种手段,不在多,贵在精。因此,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练习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增长才智。有效的落实巩固,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着重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接受程度和运用能力,把检查和促进知识、能力、觉悟的提高和认知与行为的统一作为依据和出发点,把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撰写小论文和写调查报告等结合起来,以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提高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的落实。
二、实现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应突显全面的育人观
有效教学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有效教学的价值评价需要有一种超越精神。“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思想政治课承担着塑造人的特有任务,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是有效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探讨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教学经常会忽视和淡化其德育功能,因此,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教学应突显全面的育人观。
思想政治新课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界定教学目标,改变以往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习是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着眼于人的全部人格要素,突出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在过程中体验,在体验中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新课程的要求。只有当学生成长为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拥有了积极健康的情感、对社会和人生具有积极态度的人时,他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否则使他拥有再多的知识,也有可能对社会无益甚至有害。忽视了道德情感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忽视了心理和人格健康的重要性,也就脱离了思想政治课的本意,也就无法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无法培养健全人格的人,有效教学就是一句空话。
思想政治课要突显全面的育人观。首先,教师的德育素质应与时俱进。既迎合新课改的需要,又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培养学生道德水平,教师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应以自己的言行为榜样去教育学生。其次,教师应当深入研究新形势下课堂教学中实现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要把德育寓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教师要强化德育“经常化”的意识。在备课中,要备德育点,避免德育的随意性;在上课中,要进行知识教学和德育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认识社会现象;在课外辅导时,可把德育寓于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在考试中适当地出一些考察学生是非判断能力和思想觉悟的题目等等。再次,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有“大课堂”观。时刻关注时政热点,关注社会生活,在美好与丑恶、文明与愚昧、传统与开放等矛盾中,紧贴社会实际,选择学生关心的有兴趣的热点话题,运用相关的道理引导学生辨识错误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观点。只有积累丰富的德育资源,才能做到德育“生活化”,让学生容易接受,也能够达到育人的效果。
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第九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58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