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资源整合例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朝民

  摘 要:历史教材整合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一标多本的形势下显得十分必要。课标是我们整合的依据;不同版本的教材是我们整合的资源;兼容并包,破除狭隘的教材观,实施有效教学是我们整合的目的。本文试从案例入手,探讨不同形式整合带来的教学启示。
  关键词:历史 教材 整合例谈
  
  一、教材整合的必要性
  教材资源整合,在新课改背景下,尤其是在学界疾呼有效的教学背景下,显得迫切而必要。教材整合是指在教学设计中把一些零散知识、补充的史料,通过设计者精心处理,使他们能彼此衔接,从而实现知识系统构建与资源的有效共享。有效整合教材资源,有利于激发历史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历史知识面,保持学生思维连贯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思维能力;有利于挖掘教材蕴涵的隐性知识,揭示教材内容内在联系,保持教师教学流畅性,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目的。
  二、教材整合的依据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基础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新课程教材的编写是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我们不能唯教材是从,在教学过程中须吃透课标,对教学内容合理调整,适当取舍。
  三、教材整合的案例
  1.不同版本的合理整合
  案例一:“启蒙运动”一节历来难讲难懂,人民版和人教版差异很大,人民版详细阐述了启蒙运动时期的各种社会思潮,深刻分析了自然、科学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可谓体系庞杂,观念新颖;人教版重点介绍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及其影响,可谓结构精干,继承传统。如何处理教材?课标明确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很显然,在知识处理上,人教版删繁就简,有利于教学,但观念陈旧,不利于开阔学生视野;人民版对教师专业要求高,且学生不易掌握。备课时我借鉴了人教版的知识体系,又充分利用人民版拓展了几个问题:1.科学与理性的关系;2.浪漫主义与人文精神;3.启蒙的真谛。
  启示:教科书是课程资源,而且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依据教科书中的表述来讲授,课程标准才是我们有效教学的科学依据,参照不同版本应大胆扬弃,不仅是史实补充,更要注重知识结构优化,努力打破门户之见。
  2.版本内的整合
  案例二:专题史由于教材处理的需要,使得很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割裂了。例如,必修三专题六介绍西方人文精神,专题七介绍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思想解放与科技进步是相辅相成的,但教材如此处理使得学生无法准确地理解人文主义的含义,看不到思想解放与科学进步之间的辩证关系。因此,我先讲专题七后讲专题六,并且在讲文艺复兴时补充介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学,重点介绍了以下几位科学家:天文学革命的开创者哥白尼、科学事业的殉道者布鲁诺、实验科学的奠基者伽利略、行星运行定律的发现者开普勒、现代生理学的创立者哈维。在交代启蒙运动的背景时,我介绍了17、18世纪的科技成就,重点介绍了笛卡尔、培根和牛顿三位伟大的科学家。启蒙思想家在许多方面是从新兴的自然科学中寻找理论根据和思想方法的,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课本上的结论: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武器。
  案例三:在新课程的教材体系中,同一个历史事件可能出现在不同的教学模块。例如,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内容,三个模块都涉及,只是讲解的侧重点不同。教学中如果不完整介绍势必造成学生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是支离破碎的,但如果在三个不同模块中都完整介绍又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在必修一中,我完整地讲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在必修二则就事论事,介绍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贡献。在必修三仅从思想文化角度强调其拨乱反正的意义。工业革命在两个不同模块中也出现了,我也用了类似的处理方法。
  启示:我们提倡有效教学,既不是目光仅限于考试,也不能死抠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还应从学术的角度,从社会的需要出发,尽可能地向学生传递真实的历史以及科学的概念。鉴于专题史的缺陷,我们多从通史的角度阐述知识;鉴于教材观点的滞后,我们要多关注自身的专业成长,紧密联系学术前沿。
  显然,合理整合教材需要教师能科学把握课标,更需要教师具有不盲从的思想以及质疑权威的勇气,而这正是整合教材资源所必备的前提条件。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都市仙城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60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