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效性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瞿 伟

  “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我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这对于那些培养将来从事较确定的职业的技术学校也适用。高职学院的语文教学过程恰恰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的方法,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赏析、对作者人生历程的解读,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一种强有力的影响,促进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学会独立的思考和工作”。因此可以从以下方面认识“实效”内涵:
  一、通过文学素养的提高,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文学素质作为人基本素质的一个独立要素,在陶冶情操、丰富生活情趣等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文学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葛兆光先生在比较了中国和日本的语文考题后指出,如果说在日本的“国语”出题者心目中,标准国语是文学散文所表现出来的美文,那么在中国“语文”出题者心目中,标准语文是社论体或报纸体那种应用性文字。我们的基础教育缺乏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明显的。
  二、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人的政治思想的坚定性并不在于他接受了多少正面教育,而在于他是否建立了认识世界的正确的思想体系。影响一个人的思想、行为乃至形成最终世界观的决定性因素,常常不是政治课本,而是文学作品。相对于传统的政治课而言,语文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建立人生观、价值观、思想体系的素材。大量的为政爱国、亲情爱情、修性抒怀、感景怀古的文章诗词拨动人的心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人的品性,因此,在多种思想渗透、对比、鉴别,特别是在教师正确的评判引导中,语文课应该能更好地发挥培养人生观、道德观的作用,对树立高职教育要求的良好的道德品质,特别是职业道德品质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通过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创造精神
  在高等职业语文教育中所选编的大量古今中外文本并不是简单的文字组合,它蕴含着广博而深邃的思想精华,其中或淡泊、或激进的价值取向、或真或美的哲学思考、亦善亦恶的道德判断,既是青年人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精神基础,又为其思想的扩展提供了无限空间,为其思维的深化建立了更坚实的平台。大量形象化的文字让人迸发无穷的想象,这种想象力的不断强化,正是创造力的源泉。这也是中外历史上的大科学家、大发明家同时也是哲学家、文学家取得成熟的原因。钱学森在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授奖仪式上,特别表示了对“爱人蒋英同志”的感激,因为蒋英演唱的德国古典艺术歌曲“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避免了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这可以作为文学学习的思维训练价值的注解。
  其次,文学作品中的观念和读者对文章的解读或回应都不是唯一的,对文章中的主旨乃至一句话、一个词的判断都存在多样性的选择,这些选择并没有一个“唯一”的标准答案。
  四、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应用文写作应是高职教育必须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对应用文知识的了解,初步懂得行政和管理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的要求,懂得实际工作中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形成按规则办事的习惯,有助于克服大学生常有的轻视实际工作和对待工作随意、散漫的毛病。通过应用文写作的训练,掌握应用文的语体特征,克服在应用文写作中常见的“学生腔”;掌握基本的事务应用文和专业应用文的写作要求,学会写作这些应用文,使他们能更快地适应实际工作,并凭借其较强的写作能力从工作中脱颖而出。古人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中心的高职教育中,这是必不可少的。
  五、结语
  语文教学工作者面临“四大洋”:语言、文学、心理、教育。我们深感自己幼稚弱小,但我们也不能一味望洋兴叹,必须奋起拼搏,有所作为,为了我们的下一代!本文提出了提高高职语文教学实效性的对策,以期提高高职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在各级各类教育主管部门和机构的有效政策的扶持下,提高大学语文教学实效意识;同时采取有效方法提高师资水平,制定保障教学实效的有力措施;转移教师工作重心,使教师观念与实际教学相一致,改进教学方法,发挥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能力的提高作为实效考察的核心。
  作者单位: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张家港办学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64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