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音乐教学中赏识教育运用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韩晓东

  赏识教育是对受教育者的一种认可方式,其核心是尊重学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问题为更多的人所关注,新的教育理念及方式层出不穷。赏识教育在音乐教学当中广泛运用,其功用是显而易见的,是一种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良好手段,应当说这也是实施教育改革及提升素质教育课程的一项重要举措。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学会信任学生。由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以及“变声期”的影响,使他们在课堂上想表现,却又内心充满矛盾,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发现许多“课堂胆小”的学生,他们不敢大声歌唱,不好意思举手回答问题等。其实,学生们既有想要表现的欲望,又有些自卑和自傲的心理,恐怕自己“出丑”。所以宁愿沉默下去。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信任他们,用信任的眼光、手势、语言和信任的力量来鼓励他们。让孩子们在老师的鼓励下变得自爱、自信和自强。自愿地参加到课堂教学中,积极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一、在音乐教学中要理解包容学生
  
  理解就是换位思考,教师只有理解学生了,才能做到宽容学生。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真正做学生的朋友,使课堂教学更加和谐。
  要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教师要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耐心、细致的观察,对学生的某些行为作出正确判断,不能一味地以自己固有的标准来衡量学生。尤其是对中学的音乐教学,因为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接触的音乐有差距(学生主要接触的是流行音乐),所以可能会出现学生厌倦音乐课堂的情况,这时尤其需要教师理解学生,并尽量引导学生,让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需要,做到既不偏离教学大纲,又让学生喜欢音乐、从而喜欢上音乐课。应该确认一个观点:不是所有学音乐的人,都能成为音乐家。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学生。由于学生的声音条件、形体条件、智商、发育等个体差异,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教师的要求,所以,教师的期望值不能过高,一味地要求唱得好,演得好,课堂纪律好,以完美的标准去衡量学生,不允许学生身上有一丝缺陷,这实际上是违反学生成长规律的。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给与肯定,再对学生不擅长的方面给与宽容,在听到、看到一些错误和不足时,要允许有的学生慢一些,比别人差一些。用教师的宽容和期待之心,给与学生鼓励,使学生迎头赶上。只有用宽容的心态学会等待,孩子们的缺点必在前进中反复,在反复中前进。
  
  二、在音乐教学中要激励学生
  
  激励是赏识的主要特征,激励学生原则是赏识教育的主要原则。教师要矢志不渝地用激励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以克服困难和挫折,同时还要防止学生对激励的过度依赖。这就要求我们在激励学生的同时,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自我激励,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和认知过程本身的兴趣。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尚未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更加在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因此,及时地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可影响学生内心的积极因素,形成肯定自我的意识。这种激励下的肯定,会树立学生的成功的信心,积累成功感,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的。如对能力强的学生,要敢于向学生发起挑战,敢于施加难度,在课堂教学中,敢于向学生质疑:你能行吗?你做得到吗?向他们提出挑战,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和潜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锻炼。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要在心理上接近他们,给予耐心加激励。使他们也不甘落于人后,教师要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注意表扬学生,如:常在学生回答问题或表演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赞赏地说“你唱(演)得真好!如果感情再投入些就更好了”等。让学生在老师的赞许和认可中增强自信心、增强成就动机、满意地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正是“赏识教育”所起的激励作用。
  总之,赏识教育就是一种让学生“找感觉,尝甜头”的教育。在音乐课堂中的赏识教育方法是多样化的。这不仅仅是表扬和鼓励,而是通过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正确客观地认识学生,了解学生身心需要,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适当把握赏识力度,赏识学生的行为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指明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学生来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努力塑造健全人格,为学生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提倡赏识教育不能是非不分,更不是纵容、包庇和溺爱孩子。学生课堂上犯了错误,特别是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后,老师应当给予适当的提醒,让学生有一定的心理体验,并产生自我改正的意识。毕竟从学生的生理特点、生长发育规律来看,犯错误是正常的,犯错误不要紧,关键是犯错误后要会改正错误。老师如何让学生改正错误也是赏识教育的范畴,而“提醒”是改正错误的最有效方法。每个人都有失误、困难或尴尬的时候,这时候特别需要别人的同情、理解和帮助,渴望被人看得起,给台阶下。教师应摒弃居高临下训斥式的批评,换成平等朋友式的批评。“你这孩子怎么这么笨”诸如此类的话语,一定要坚决杜绝。批评学生首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过度的和不适当的批评会使学生丧失羞耻感、责任感以及改正错误的愿望。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我们不仅要给予宽容,关键是要给予他们及时的提醒和指导,为他们再造机会,给他们找台阶下,帮助他们摆脱尴尬,走出困境,维护自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77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