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生科学探究活动中提问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舒龙勇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思维的起源,没有问题的产生也就没有思维的形成,更没有创新精神的成立,问题也是探究活动的中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对掌握知识、开发智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学而不思则罔“,如果光学习而不思考,即只单纯地通过“闻”“见”“识”去获取感性知识而不经过思考。那么,所学虽多,也必然是茫然无所得。而且学生的思维是多层次的多方位的。每个学生因生活经历、认识能力、思维方法、分析问题的角度的不同,会从各个不同侧面对同一教学内容提出各种问题,教师既可以从中发现学生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还可以及时认识自己备课方面的不足,为今后教学提供参考,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因此作为开发学生智力为中心的科学学科,理所当然要重视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一、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敢问
  
  好问是孩子的天性,目前的科学学科课堂上,要求学生主动提问的情况比以前有所增多,但学生普遍存在着“三怕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指责,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成了同学的笑柄,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让同学看不起。究其原因,问题在于教师不能为学生创造主动提问的条件,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主动提问,成为阻碍学生提问能力发展的不利因素。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首先,我对于学生的每一个发问都给予极大的关注,以和悦的态度去倾听、鼓励学生能就某一个问题展开探讨。其次,当学生提问不理想时,我也肯定其大胆、敢于质疑的精神,并启发他用另一种方式思考。再次,学生在课堂上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问题时,我请同学们帮助他整理问题;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我让他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这样一来,学生就没有精神束缚和心理负担,上课自然会积极举手踊跃提问。
  
  二、创设引趣激疑情境,使学生爱问
  
  初中生的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而对那些与原知识和经验相距较远的抽象材料,则难以引起他们提问的兴趣。这时,教师就需去创设引趣激疑的情境。创设引趣激疑的情境主要通过幻灯、挂图、民间故事等具体生动的材料作为支柱,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鸟类》这一节的教学中,我引入新课后,就播放鸟类生活录像片段并配音:鸟类凭借飞行的本领,能轻易地克服高山、海洋、沙漠等地理障碍,分布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占据各种各样的生活环境,无论是熙熙攘攘的城市,白雪皑皑的高山,莽莽苍苍的丛林,还是烟波浩渺的海洋,荒芜人烟的戈壁沙漠,天寒地冻的南北极,我们都能看见鸟类踪影。鸟类的种类在脊椎动物中是仅次于鱼类的大家族。全世界现存的鸟类共有9021种,而中国是世界上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就已记录到鸟类有1260种。看到这段背景材料后,学生积极性很高,提出很多很多的问题:鸟类为什么能分布那么广?鸟类的种类为什么那么多?鸟类为什么那么能飞?……讨论后确立探究的中心:鸟类如何与飞翔生活相适应?还有《平面镜成像》一课中,教师先给学生讲述一个爱迪生小时侯利用平面镜帮助医生给母亲做手术的故事,学生同样会非常感兴趣的问:(1)平面镜是怎样反光的?(2)平面镜为什么能反光?(3)爱迪生怎么会想到用平面镜来反光?……
  
  三、给定足够时间空间,使学生能问
  
  问题能提出,主要跟以下几方面有关,一是要有思考的余地;二是要有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三是捕捉灵感,及时提出;四是教师及时肯定,多加鼓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在课内外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1.在备课时,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安排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在活动中产生问题从而提出问题;2.课堂上,利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方法,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中自主思考,让学生提出问题;3.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课后参加实践,在实践活动中结合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4.设立问题集,让学生把预习及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都写在问题集上,而教师课前收集问题,进行综合、归类,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自己探索或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话,可以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可以让学生弥补课堂时间的不足,可以让一些性格内向,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提问题的学生也有提问题的机会,从中得到锻炼,从而提高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四、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使学生善问
  
  学生有了提问题的勇气,教师也给了学生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并不等于学生就能提出问题了,因为,有些学生想向教师提问,但却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因此,教师还要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例如《鸟类》一课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三种提问的方法。
  1.引导学生从“课题”中提问题
  课题是教材重要资源,同时也是许多问题的隐藏之处。让学生从课题中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不仅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和能力,还能养成爱提问题的良好习惯,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鸟类》一课中,我出示课题,让学生说说想了解鸟类的哪些问题。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鸟类的外形是怎样的?鸟类的外部结构是怎样的?鸟类是如何繁殖的?鸟类为什么能飞?由于问题来源于学生的需要,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更为积极主动地探索,为教学目标的完成奠定了很深的基础。
  2.引导学生从新旧知识联系中提问
  自然科学知识前后联系紧密,许多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与发展。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只要认真思考就能产生许多问题。在学习鸟类的循环系统时,我让学生将鸟类与两栖类、鱼类的血液、体温特征进行比较,比较后不难得出鸟类的这些特征更能适应环境,这些问题的探究既温习了旧知识,又加深了学生对新课的理解记忆。
  3.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问
  自然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处处有科学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和物,就能提出问题。大自然的现象丰富多采,奥妙无穷,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比比皆是,他们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源头活水”。《鸟类》一课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鸟类探究问题,在生活情境中学习和建构知识。
  结束语:“让学生提出问题”和“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似乎只有几字之差,可产生的结果却截然不同。前者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后者却被局限在一问一答中;前者是探究式的,后者却是验证式的。而想富有成效的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改革教学方法,采取科学的手段促使学生敢于提问、喜爱提问、有机会问、善于提问。
  
  参考文献
  [1]宋万兵.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物理教学探讨,2007(09).
  [2]张新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之我见.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01).
  [3]符春雨.怎样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中小学电教,2007(11).
  [4]张玉喜.让“真实问题”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科学课,2006(03).
  
  作者单位:浙江缙云盘溪中学?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78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