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素质教育正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最终目的是造就创新型人才。当今世界知识更新加快,学生学习的性质由传授性、继承性转为探索性、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这个时代对老师的要求。作为基础工具课的语文,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有些许体会,现概述如下: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动力。语文课程本身富有趣味,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那他的教学活动就成功了一半。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的,要靠老师去培养、去激发、去导入。首先可以从导入新课入手,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使学生用一种愉悦的心情进入语文天地。作为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知行结合,营造兴趣氛围,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美文,鼓励他们写读书笔记,心得感悟,培养学生真正喜欢语文。
2.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语文教学没有很好的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只管教,学生只是被动吸收,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说的头头是道,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因此教法必须改进。
2.1 创设宽松环境,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创新教育是合作性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的民主教育。优化教学课堂,把教学的各个环节转移到人的发展上来。从强调学生学会转变为强调学生会学,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改变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权威的观点,让学生有充分的动口、动脑、动手的时间和空间,有探索问题的信心和勇气,并体会由此成功带来的喜悦。在和谐活跃的课堂上,鼓励学生创新,使学生敢于创新。
2.2 鼓励学生质疑,培育学生创新萌芽。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善于启发学生对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质疑,然后提出不同的理解和主张。回答问题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哪怕只是一点创新的火花,教师都应予以肯定和表扬,以提高他的创新积极性。
2.3 引导学生实践,培养学生创新品质。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个性,促进全面发展。如何开展课外活动呢?一是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如朗读小组、读书角等,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能力。二是开展多种活动,如演讲比赛、故事会等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能力。三是适当的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认识社会。如开展社会调查等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自身的创造力。
3.发散思维,为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初中语文课文集中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内容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形式有结构美、节奏美、语言美。因此,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欣赏,品味这些名篇,使学生获得身心的陶冶和情趣的升华。使学生的创新不仅局限在课文内容上,而且可以拓宽到课文深处。如教学古诗,可以让学生想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画面,理解诗意,再如教学《蟋蟀在时报广场》后,可以让学生由蟋蟀还乡展开联想续写,在这些想象思维的训练中,学生能真正品味到想象的作用,从而为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
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为它注入活力。当然,创新教育也离不开语文这一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融入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08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