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学生自主学习,组织新颖的教学活动,从而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激发兴趣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运用正确的指导方法,把教学的“舞台”让给学生,促使学生主动把握英语学习,增加吸收,提高技能,并最终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为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语言表达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1.教育教学的形式。
1.1讲究授课艺术。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看其讲授的艺术,较高水平的讲授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如讲授语言枯燥无味,讲授方法千篇一律,只注重给学生灌知识,把学生看成被动的接受器,甚至有的老师只念课文和读练习答案。这样忽视学生的听,忽视学生思维的启发,不但使本来就视英语学习为“厌烦”的学生产生不了兴趣,而且也会引起大多数同学的厌学情绪,这样的课堂,被学生们称之为“催眠曲”一点也不过分。久而久之,学生就很难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欲改善教学,教师需先了解学生学的情况,善于挖掘英语教材的趣味性,以形象、生动、幽默的语言感染学生,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一定要敬岗敬业,热爱英语教学。只有教师倾注大量的教学热情,讲课才能“纵横驰骋”,学生才会感到学外语乐趣无穷。
1.2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时时处处用真心去爱护学生,用热心去帮助学生,用信心去支持学生,用真诚去感化学生,用真情去打动学生,同他们交知心朋友,在学生心中树立一个严于律己、严谨治学、态度审慎而又和蔼可亲的形象。学生尊敬你、爱戴你,自然会“爱师及物”,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师生情感有了交流,才会有教与学的同步。师生之间只有建立一种相互尊重、信任、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关系,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1.3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3.1阅读英语短篇故事。电脑和网络为我们英语教学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教师利用互联网在众多资源中搜集学生易接受、感兴趣的材料,如英语短篇故事,供学生们阅读。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故事自然使得学生学习乐趣倍增,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3.2传授学习方法,优化学习能力,使认知学习、迁移学习和行为习惯学习拧成一根英语学习能力的“三维图”。
1.3.3尽可能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1.3.4尽量使用评价效应。评价会像催化剂一样,让学生越学越有劲。
1.3.5充实基础知识。基础扎实了,学生自然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在考试时信心倍增,成绩提高也就理所当然。
总之,要搞好高中英语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教育指导策略。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得依赖于和谐、祥和、友爱、宽松的课堂气氛。这样他们才能处于无拘无束、心情舒畅、振奋的心理状态之中,他们的思维活动也才能真正地、深刻地、创造性地展开。
老师的语言往往也影响学生上课的兴趣。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应用鼓励性、期望性、引导性的语言,以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老师动作的暗示、表情的流露、眼神的交流,也需在课程设计中加以考虑,如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赞美的手势、鼓励的眼神等都表达着老师对学生的爱心,使学生有被认同感、被重视感和被关怀感。
课程设计中最重要的是设计教学内容。内容设计得简单明了、生动有趣,学生便乐于接受、产生兴趣。如在听力课上,教师可以放一些经典时尚的英文歌曲,激发他们想学会的情感;还可以放一些经典英文原声影视片断,老师精彩的解说会让学生增强渴望听懂的欲望,并使他们明白听力的重要性。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行寻找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材料辅佐教学,如李阳的疯狂英语、中央电视台的希望英语,或者英语动画片等等视听结合的材料,先让他们跟着模仿,继而与同学一起说,既完成了教学,拓展了教材,又使学生喜欢上了听力课,一举多得。
3.注意创设教学情景。
3.1创设教学情境,内容直观,易被学生吸收,从而降低教学过程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3.2更接近学生,更贴近生活,引用学生较为熟悉或能够理解的生活实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景,从而丰富背景知识,通过语境激活背景知识,促使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3抓住语言材料的主题范围,避免漫无目的的“群言堂”,同时达到避“轻”就“重”的目的。这里介绍两种教学情境的设置:
①问题情境。设置问题情境的原则是不束缚学生的思维范围,以便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②模拟情境。模拟情景成了各种学习方法都用到的伴随性方法。
4.指导学生自我教育。通过我的教学实践,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语言活动形式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学生大面积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局面基本形成。
总之,学生自主的把握自己的学习不仅是外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26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