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设问题情景,促进学生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操作,从而掌握知识。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
  关键词:问题情景 兴趣 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问题意识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在数学课的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还能避免数学单调、枯燥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发展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情感共鸣,从而自愿自觉学习,以学习为乐趣,有效地促进学生由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转变。
  下面我结合教学中的体会,谈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1、以旧引新,创设情境。知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新知的产生往往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已有知识的前提下,适当地增加或减弱条件,让学生展开思维想象,引导学生思考、判断,从中得出新的结论或发现新的规律。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在学习“比较小数大小”时,出示一组比较整数大小的情景练习题,让学生说说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再出示一个问题情景:在少年演讲比赛中,郑强、李明、张华获得前三名,(用三个有趣的数字娃娃出示三个小数)你们想知道他们谁的得分高一些?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自己思考、同学交流,发现小数比较大小时要先比较整数部分,而整数部分的比较方法和以前学过的整数比较方法一样,如果整数部分大,那么这个分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一样,再看小数部分。此时,老师抓住时机,提问:“那小数部分又该怎样比较呢?小组讨论,比一比,看谁最快发现比较的方法。”就这样,自主探究的活动就悄然开始了。
  2、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数学起源于生活,很多数学知识和理论都来自于生活,能从生活中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一个来自于生活的话题,经过组织展开数学学习,课堂气氛就会十分热烈,学生的参与率会大大提高。如在利用“天平游戏”发现等式性质来教学解方程时,先设问:“你们玩过跷跷板吗?”再问:“若两边的体重悬殊很大,你们能玩吗?”“不能。”“若两人玩得很好,再加两体重相当的人,能继续吗?~‘能。”“你们知道根据跷跷板原理做成了什么称重工具吗?…‘天平。”“在天平左盘加砝码发生了什么现象?”“平衡的天平发生倾斜。”“再在右边加相同的砝码又发生了什么现象?”“天平仍平衡。”“同时去掉相同的砝码呢?”“同时放入原来的相同倍数呢?”“我们把天平看作是等式,你能用等式叙述刚才的变化过程吗?”这样,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易于掌握和应用知识。
  3、利用游戏创设情景。游戏是儿童生活中的内容。符合小学生好动、好玩、天真活泼的特点。数学课恰当地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寓知识教学于活动中,有利于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开火车、对口令、找朋友、夺红旗、猜一猜等游戏。如,在教学《确定位置》时,上课伊始,我创设了一个“报数”的游戏情景:“同学们,你们玩过报数的游戏吗?想不想玩?”“请每一组的第3个同学站起来。”(这时有8个学生站起来)“再请第6小组的第3个同学站起来。”(这时只有一个同学站起来)“为什么第一次有8个同学站起来,而第二次只有一个同学站起来?”“做完这个游戏,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情景,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一定的启示意义,有利于学生在充满趣味的过程中掌握到有关数学的知识和思想方法。
  4、利用数学故事、数学典故创设情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获取知识――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做到了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教师在情景创设时,目的性要强,要选取有特色、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的素材来创设情景,这样才能达到创设情景的目的。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如在讲解“小数除法”时,有些学生经常会点错或忘了点商的小数点,这时我在课前设置一个真实的故事情景:“小数点的代价”,讲故事时,我故意把宇航员科马洛夫对他女儿讲的关于飞机为什么会出事的话漏掉,当学生都还沉浸在故事中,这时,我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飞机为什么会出事吗?”问题一提出,教室里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议论纷纷,各种猜想都有。当我说出答案后,同学们神态各异,有的睁着大眼睛好象不敢相信似的。我抓住时机进行引导“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否则,即使是一个细枝末节,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圆点,也会让你付出沉重的甚至是永远无法弥补的代价。”这一节课后,以往的错误少了,很多同学在做题时细心多了,做完作业认真检查的同学也多了。
  5、动手探索,创设情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知识的积累,归根到底要靠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来实现。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例如讲“三角形内角和”内容时,创设这样的问题情景:有两个三角形,一个是大三角形,一个是小三角形,在它们之间引发了一次激烈的争论:谁的内角和大呢?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帮它们吗?此时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他们发现了用一个任意三角形,把它的三个角撕、折、剪、拼在一起都会形成一个平角,从而得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通过感性认识,从而上升到理性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得到动手动脑的机会,更利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追求真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总之,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不仅可以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成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而且可以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数学问题情景的创设使学生的情感受环境的影响和感染,自觉地进入数学思维王国,在数学王国里发现和探索数学问题,不断追求数学知识的成果,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了学生探求数学知识奥秘的欲望,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29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