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根据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建筑行业对人才的要求,结合高职学生的特征、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原则和国家教育部门的相关精神,按照“实践性、够用性、职业性”的原则,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制(修)订流程等方面入手,修订出了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高职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修订
  
  人才培养方案是指专业在其定位确定后,为实现这一定位而制定的实施计划的总称。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导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课程改革的基础。近几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迅速,“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已在高职院校深入人心。虽然培养了大批的高职毕业生,但并不意味着真正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一方面市场需要懂得高新技术、操作能力强、能够快速适应岗位需求、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并有发展后劲的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许多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没有准确的职业岗位定位,基本素质、职业素质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缺乏就业能力。因此,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认真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么培养?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充分满足企业的需求,这样才能获得自身的快速发展。为此,很有必要对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以求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建筑类人才,为建筑行业作贡献。
  
  一、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当前,由于国内大搞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改造、房地产等项目,给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高职毕业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根据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的信息显示,本专业的毕业生基本能找到工作,工资2000元左右。但学生普遍反映,工作初期很是茫然,到工作岗位后好像什么都不懂,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跟实际工作差别很大,以前所学的知识大多没用,有用的又没有学精,有些还根本没有接触过。建筑类用人单位反映,现在就业的高职毕业生基本素质、职业素质不尽人意,好像什么都不懂,必须从头开始培训,培养得差不多了,又好高骛远,一走了之,要想找个合适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真不容易,但工作确实需要人,不得不以次求之。
  上述现象表明,我院根据现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求,为了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高技能人才,抓住目前良好的就业形势,建设好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创造品牌专业,很有必要根据市场需求,对我院现有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二、人才培养方案包括的主要内容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以下18项内容:⑴人才培养目标;⑵招生对象与学制;⑶人才培养规格;⑷毕业要求(毕业证获取要求,职业资格证要求);⑸人才培养模式;⑹面向岗位(群)、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⑺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⑻实践教学体系;⑼专业核心介绍;⑽各学期时间分配表及进程计划表;⑾各教学环节各类课程的教学进程计划表;⑿各教学环节各类课程教学总学时(分)比例统计表;⒀其他培养措施;⒁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⒂专业教学队伍;⒃校内外实训基地;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议意见;⒅学校各级有关人员的签字。
  
  三、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
  1.学校制定并颁发《关于制(修)订各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原则意见》应包括的内容: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基本原则;基本框架及相关说明;有关具体规定和要求(如课程编码要求,归属要求,精品课程,多媒体教学,网络课程,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教材,考试考核,学分计算等);附表等。
  2.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流程
  (1)调研;
  (2)分析调研材料;
  (3)学习“原则意见”;
  (4)专业带头人起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草案)或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5)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讨论“草案”,提出修改意见;
  (6)专业带头人修改草案;
  (7)再讨论再修改后形成讨论稿上交学校教务处;
  (8)教务处组织专家审议并提出修改意见;
  (9)专业带头人根据《原则意见》再修改后定稿实施。
  
  四、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1.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
  (1)适应社会需求的原则;
  (2)以培养技术应用型管理人才为目标的原则;
  (3)适应学生智能特点的原则;
  (4)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筛选课程内容的原则;
  (5)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内容组织原则;
  (6)基于工作过程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构建课程体系的原则。
  2.调研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是培养面向建筑生产一线的技术与管理人才,我们通过对行业企业的走访与座谈,了解到建筑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要求是:爱岗敬业、勤奋务实,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能够脚踏实地、安心在生产第一线工作;善于沟通、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善于观察总结,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在不断实践中积累自己的经验;在知识层面上,能识读施工图纸、能完成定位、放线等施工测量任务、能运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及建筑CAD软件完成工程项目资料数据整理、熟悉施工的全过程并能组织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能做好质量、进度和一般的成本控制工作并能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同时,我们还同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保持不断线联系,定期不定期地询问他们的工作情况,在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难我们及时帮助出谋划策,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及时向我们反映,我们及时加以改进工作,便于更好地培养学生。
  通过对行业、企业、学生考察和调研,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化,课程整合、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模式改革需要进一步推进;师资队伍数量不足,青年教师缺乏企业从业经验,师资队伍中缺乏具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教师等问题需待逐步解决,“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需加大培养力度;现有的校内实训场地与实训设备还没有充分利用,还需根据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行完善改进;同时,校企合作虽然已经开展,但深度不够,范围不大,需要进一步把建筑类企业先进技术与标准、工作内容、工作经验等引入教学过程。在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同时,结合建筑行业的特性(季节性、建设周期长)还需进一步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因此,结合当前建筑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及本专业在人才培养上的差距,进一步构建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规律、适应建筑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3.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
  新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压缩了公共课所占的比重和课时,增大了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比重和课时,构建以基本素质与能力课、职业素质与能力课两个组成部分。基本素质与能力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和公共任选课;职业素质与能力课包括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整个课程体系结构围绕学生的职业知识、素质、能力进行构建,使学生能学到更多更宽广的知识,使学生能掌握更多的专业基本技能与技巧。其重要修订内容包括以下5个方面。
  (1)公共必修课程。所开设的公共课程严格按教育部的要求执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考试课,共48学时,全部为理论教学,安排在第一个学期;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考试课,共96个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6学时,另外以讲座的形式授课40学时,安排在第二个学期;体育与健康为考试课,共112学时,安排在第一、二、三和四共4个学期,按每学期14周,每周2课时计算,该课程原培养方案是安排为56学时,安排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完成,每学期28学时,从这一变动看出增大了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为完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作所应具备的强健体魄打好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为考试课52学时,理论和上机实训各占26学时,安排在第一学期完成,这门课课时有所压缩,原方案是64学时,要求学生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则可;大学英语为考试课在新的方案中由原4个学期的学习共240学时压缩为第一和第二学期完成共120学时,要求学生通过大学英语三级考试;形势与政策为考查课,这门课由原来的课程讲授改为讲座的形式完成;原方案普通话课程改为表达与交流课程,由原来的28课时增加到56课时,要求学生除了会说普通话以外,还要有一定的语言文字写作表达能力。从新方案和旧方案的比较可见,公共课程的总课时压缩,但拓宽了知识范围,效果反而增大,为后面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打下基础。

  (2)专业必修课程。建筑工程技术作为典型的工科专业,高等数学(考试课,96学时,安排在第一、第二学期完成)、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原为建筑工程制图,进行了知识扩充,由考查课改为考试课,提高其学习要求,共88学时,分2个学期完成,第一学期60学时讲授基本识图与制图知识,第二学期28学时讲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识图与制图),将原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3门课程合并为建筑力学一门课程(考试课,60学时,安排在第一学期完成)、建筑材料与检测(原为建筑材料,考试课,60学时,增大了材料检测内容的实践课时);工程测量(原为建筑工程测量,考试课所学内容进行扩充,64学时,安排在第二学期完成)、建筑CAD(为考查课,56学时,原来安排在第三学期改到第二学期完成,主要为完成工程测量课程数字化成图作基础);原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课程合并为建筑结构一门课程(为考试课,共108学时,安排在第三学期完成);其他专业必修课变动不大。专业必修课调整后为学生后面专业限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专业限选课程。针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学而不精的问题,新人才培养方案特设置了3个专业方向的限选课程,要求学生根据爱好选择一个专业方向来专攻。3个专业方向分别为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方向、建筑工程造价方向和工程监理方向。根据专业方向分别设置相应的限选课程,如,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方向设置有建筑施工组织、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建筑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4门限选课程;建筑工程造价方向设置有工程造价软件应用、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和建筑施工组织3门课程;工程监理方向设置有建设工程进度控制、建设工程进度控制课程设计、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和建设工程质量控制4门课程。同时还要求每位学生参加相应方向的毕业顶岗实习,让学生学有专攻,毕业后能“下得去、做得下”。
  (4)专业任选课程。考虑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任职历程,将来需要通过一级或二级建造师的考试才能获取做项目经理的资格,特设置了与建造师考试相关的还没有讲授的课程供学生选修,如建设工程经济(60学时,安排在第三学期)、工程建设监理概论(36学时,安排在第三学期)、钢结构(36学时,安排在第四学期)、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60学时,安排在第四学期)、建设工程项目管理(36学时,安排在第四学期)等5门课程,这些课程全为考查课程,为以后参加建造师的考试打下一定的基础。
  (5)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十分注重学生实践教学环节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为此新人才培养方案都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设置,一方面大部分课程都设置了相应的实践课学时,另一方面大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原来的“2.5+0.5”模式改为“2+0.5+0.5”模式,即由原来的两年半理论学习加半年毕业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为两年理论学习加半年单项综合能力实践再加半年毕业顶岗实习。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不至于一筹莫展,很容易进入顶岗实习角色,同时还可以在毕业顶岗实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习所接触到的工程完成毕业设计。
  
  五、结束语
  在深入调查咸宁市建筑行业企业人才市场需求和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反馈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研究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局限性和缺陷,本着服务于学生,着眼于学生,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满足社会市场需求为目标,特修订了合乎实际的新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利于该专业学生毕业时就业面更为宽广,就业机会更多,使其在未来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赵昕.工作过程知识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7,7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孟胜国.高职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探索[J].中国建设教育,2007,9
  [4]龚春丽,文胜,郑根稳,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孝感学院学报,2008,6:109~1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44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