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育兰
摘 要: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发展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主动地、独创地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具有创见的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形式,是创造力的核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诱发创新意识
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自由、充满生命活力的民主氛围,使学生作为一个极富独创性的主体来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形成多元交流的统一体,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二、激发兴趣,培养创造的欲望
1.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
2.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比赛、晚会、故事演说等等,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3.利用数学中的美、教学中的美(语言美、意境美、方法美、和谐美等)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线条美、色彩美等给学生最大的感知,使他们充分体会数学给生活带来的美。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三、注重探究,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1.探究数学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在教学中应该用数学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并加以探究和解决,只有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现实,即“生活即数学”,才能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探究开放型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放探索性问题的特征是题目的条件不充分或没有确定的思路、结论,所以其解题策略往往也是多样的。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合作与探究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
3.探究新颖解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灵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跳出常规解法的圈子,通过转换题目的结构、变更问题视角,来探究新颖的解法是培养学生破旧创新,产生灵感的有效途径。
4.探究解题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哪怕学生对问题已作出一种解答,也不应让其浅尝辄止,而是要引导他们广开思路,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去处理同一个问题,即一题多解。这样,既能促进知识之间的渗透和迁移,又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孕育出奇思妙想,催生出创新的硕果。
四、鼓励质疑,激发创造性思维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使他们敢于向课本挑战,敢于向教师挑战,敢于向权威挑战。质疑时机不限,可以是课前预习后的质疑,课中冲突性的质疑,或课后延伸性的质疑。
总之,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思维敏捷,想象丰富,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独特的见解,才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落实到数学课堂之中。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江州区和平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57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