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问题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陆楚丽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学会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会提问。好的提问更能充分、深刻地彰显出新课程理念,所以,创设一个有效的问题情境就成为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那么,怎样创设才会呈现好的问题情境呢?下面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充满情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因此,数学教学中对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要创造性地把教材中的问题创设成轻松愉悦、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既有意思又有趣味的事情,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我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到中秋节吃月饼时:中秋节那天,妈妈拿出三块大小一样的月饼给孩子们吃,她先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块,给大儿子1份。二儿子看见了,叫道:“一份太少,我要2份。”于是妈妈把第二块月饼平均分成8块,给了二儿子2份。三儿子一看,急了,说:“我最小,我要3块。”妈妈又把第三块月饼平均分成12块,给了三儿子3份。这时的学生已被故事吸引住了,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思考问题,“谁知道哪个儿子分得多?”“妈妈这样分公平吗?”“聪明的妈妈是用什么办法来解决的问题,满足孩子的要求的?”“如果四儿子要4块,妈妈该怎样分呢?”由此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开展操作、观察思考、交流、验证、探索,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精神愉悦,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享受着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
   二、锻炼思维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会问
   新课标指出:数学内容的教学要注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如在教学一年级“分类”一课时,学习了分类后,我对学生提出:“同学们谁能给教室里的人进行分类呢?”一会儿,同学们都争着举手回答,有的按男、女分;有的按高、矮分;有的按小组分……可见能提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是多么重要呀!
   三、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建构知识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乐问
   新课标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所以,数学教学中要着眼于对待学生的数学知识分层,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让学生参与到数学知识建立的过程中,从而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在教学“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观察比较,分小组交流发现了什么,然后每个小组进行汇报。这时,我就让学生自己再拿什么与什么比较,结论是什么。学生有了先前的知识,很快就说出了三种花之间的联系。通过这种问题情境的建立让学生乐问,能把抽象概念的建立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加深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美国学者布鲁克斯说:“最精湛的数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因此,教学的真正目的是留给学生一个问号,而不是一个句号。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尽量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提问质疑能力,培养造就新一代有探索研究能力的人才。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杨村镇六祥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57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