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丁桂珍
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手段。“以朗读为主线”的阅读教学模式应主要采取“以读代讲、以问促读、以读带练”的三个策略。
一、以读代讲,强化读书训练
小学生语言的习得和发展,主要是通过读一篇课文来实现的,我们并不排斥讲解,但是把语言规范的课文“熟读成诵”,则是小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手段,徐世英老师在《谈朗读教学》一文中讲到:“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予作品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采用“以读代讲”的策略,强化读书训练,就是要把学生的读扩展到最大限度,把老师的讲压缩到最小限度。以读代讲,有些句子的意思只能意会,难以言传,可以先让学生去咀嚼、体味、感悟,将“心得”用表情朗读来回答。品读课文,细细体味,笔者在教学描写索溪峪山的那部分时,出示了“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块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游人仰头而掉帽,望石而惊心”这句话,先让学生轻读,接着出示问题:读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只能用课文当中的“惊险”一词来回答,再让学生自己朗读,最后学生根据句子固有的语气,体会到了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虽然,这个“问”是通过“读”来完成的,由读设问,读中求悟,语感就油然而生,并逐步升华。
不求甚解,课文中有些词语对理解课文没有直接关系,可以不讲。例如《索溪峪的野》中“亭亭玉立”“热恋情人”“窈窕淑女”等,学生能意会就可以了。
以读助想,学生边读边想象,可以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生动情景,通过大脑加工改造,随着语音的流动,建立音与像的联系,形成生动的图像再现大脑屏幕上,学生则更深刻地体会文中的语感。《索溪峪的野》有这样一段话:“水是野的……”这段话描写了索溪峪和山路相依相绕,相互嬉戏的样子,笔者首先采用逻辑引读法,并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用音乐渲染与课文相似的氛围,让学生去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再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让学生边读边联想,在脑海中产生一幅图画,并用图画再现课文内容。
二、以问促读,强化读书指导
“以朗读为主线”不光强调学生多读、熟读,我们更主张让学生会读、读懂和读好,让学生在读书实践中学会读书,“以问促读”就是我们采用的指导学生读书的主要方法,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
口咏心惟,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想,笔者在讲解课文前出示教学目标。
手披目视,要求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能根据读书要求动笔圈画,动手查阅资料,对课文《索溪峪的野》中解决了的或存在的疑难重点句、句群以及段中的关键字词都分别作注或存疑。
质疑问难,笔者在教《索溪峪的野》的过程中,揭示课题后,先让学生质疑,然后读书、讨论,最后解疑。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途径是多方面的,让学生经常反复进行朗读训练,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到言语的内化阶段,学生准确、敏锐的语感能力就会得到迅速有效的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58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