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史艳华
习,既包括预习,又包括复习。那么,充分的预习又是指什么呢?良好的预习可以使我们不仅能提前了解教材的内容,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能明确自己哪些地方尚有不明白的地方,还有利于教师在课上针对知识的反馈,加以指导更正。因而,良好的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所以说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很重要的。下面就我二十一年来积累的点滴经验,简单谈谈我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中的几点做法。
一、教给学生预习方法
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长期的培养。教师应在学生学习每篇课文之前,布置一些预习习题,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这个道理。预习的习惯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培养:一是认真读书,边读边想。在学每篇课文前,先阅读文章,不仅了解大意,还能发现一些不懂的地方。二是一边读一边圈、点、画、记。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圈出不认识的字,点出不理解的词,画出有特点的句子(排比句、反问句、比喻句等等),记下不理解的句、段。三是结合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学生字不仅要知道念什么,怎么写,还要理解字义,会组词,多组词。新词应通过查字典理解词义,并结合其在文中的意思进行理解,达到会用。这些习惯的养成,培养了学生预习的方法。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保障了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二、教学和预习相结合
预习是一方面,学生的反馈也很重要。课堂教学如果不和预习内容联系起来,那预习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效果。所以说,教师掌握了预习情况,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的保证。以《桂林山水》一课为例,我要求学生将文中生字带拼音各写五遍,并且把每个生字各组三个词,认真朗读课文,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查词典理解。第二天早晨,学生要把预习的作业交给老师,教师在语文课前,做到及时检查、批阅,把不当之处及存在问题统一归类,收集整理,语文课上,加以指导。通过半年的时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预习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渐渐形成能力,有利于教学进度的加快,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学会阅读。常言道:“教师没有的,学生难以拥有。”受方言影响,教师的普通话及正音字的准确率不高。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能力,词汇逐渐丰富起来,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迫使教师要努力钻研教材,查阅工具书,大练基本功,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在语文课上有的放矢,夸夸其谈,游刃有余。也就是要求教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大胆教改,设计学生可能提出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向课堂要效率,真正达到“有效课堂,高效课堂”。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提高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继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对教师也是一个督促,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可以说,课前预习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60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