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浅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潘荫成

  摘要:新课改的方案向我们展现了一种全新的素质教育理念,要保证这一方案的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需要教育系统各部门、各环节密切配合和相互协作,更需要初中数学教师们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新课改提出几点应对措施。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数学 教学方法
  
  一、前言
  近几年来,体现创新精神和自主精神的新课程改革受来越来越多的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与传统模式相比,新课改承认一个朴素的真理:即,永远是学生在考试。新课程中考试已经不再是学习的核心,取而代之的是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独特性。这意味着初中教育从此是大众教育而不再是精英教育;意味着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关注并保证其实现,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更意味着处境不利的社会群体也有着均等的教育机会。
  二、应对措施
  作为一个初中数学教师,我已经意识到传统教学方法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受到严重冲击。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合理成分,从而导致了较好的学习效果。新课标教学下提倡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并不等于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必须成为学生合理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改革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应合理地采纳吸收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成分,为提高教学效果打下坚实基础。
  1.启发式教学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让教学重点呈现出来,避免学生在学习上走弯路,教师在教学中大多采用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例如:天安门广场上,旗杆所在的直线与长安街所在的直线,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可以看出,传统教学并不完全是“机械记忆”“被动接受”的典范,其实它也算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它不仅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示“活生生”的教学研究工作,而不是死的数学知识。可以看出:启发式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新课标下仍然值得借鉴。
  2.在数学应用中加强学习
  初中数学新课程一改以往纯数学理论和习题的布局,增加了大量的实践型题目,这就要求在运用数学知识解题之前首先要读懂题目要求,有的甚至还要建立数学模型,而众多的应用题还是学生所没有涉及过的,这就对学生的知识面提出考验,当然这也是素质教育所希望达到的结果。在这方面,教师和学生都得充电,都得加强一些课外学习,如可通过与其他学科相互沟通、指导读书、讲座座谈等形式相互取长补短,这也符合新课程合作探究的要求。
  3.建立学习小组
  初中数学的学习渠道是多方面的,学生掌握数学知识除了老师讲授以外,小组合作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学习方式。课堂讲授结束后,留给每个小组一定的探究问题,在小组成员的积极参与下,有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再次思考;尤其是对于不爱发言的学生,也在小范围内给了他一定的表现空间。合作学习给学生思维的发展创造了空间,而且容易在和同伴合作的同时,更加努力地完善自己,形成你追我赶积极思考的局面。
  4.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从创设生动具体的数学问题情境入手,组织师生共同参与到讨论其中。少一些训斥,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否定,多一些鼓励。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不断提升课堂艺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达到愿学、爱学、乐学的境界。
  5.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培养
  无论教育体制怎样改革,最终的贯彻执行者,还是每一位教师。新课程模式下,课程设置的领域更广、知识体系更新、教学也与传统模式不同,这些都对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
  6.创新学生考评模式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忽视了对学生的能力、品质的评价,评价方式呆扳,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打击了一批学生的积极性。新课改后在评价学生时,不是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更注重学生的学习品质、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思想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评价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结束语
  新课改的实施,给我们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应是多样的,数学课堂不再是枯燥的数学知识的罗列,而是生动活泼的,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发现新知识的场所,否则数学教学将失去生命力。走进新课改,我们老师肩上担负了更重的任务,要真正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体现数学课堂教学的自主化、人文化精神,还需要我们一线初中数学教师的不断努力、探索和实践,为我国新课改的推广和深化,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培养更多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黄秀清.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07(31)
  2.何进良.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3)
  3.徐真林.浅谈新课程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J].中国教师,2007(S1)
  4.方园.新课标下数学探究式学习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民兴实验
  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62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