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深入挖掘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因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兴文

  数学作为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普遍性。数学美即是蕴藏于它所特有的抽象概念、公式符号、命题模型、结构系统、推理论证、思维方法之中的简单、和谐、严谨、奇异等形式,是一种科学的真实美。数学教学要帮助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的美学价值,以此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一、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并欣赏数学中的美,只有学生对数学有了美的体验,才能诱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教师在概念、定理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体会其表述的简洁之美,在推理证明中就要引导其体验数学的逻辑之美,在学习几何图形中就要引导其欣赏几何中的对称美、曲线美。如教学中关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不仅十分简洁,还具有广泛的普遍性,这就是数学的简洁之美。而且在梯形的面积公式:S=1/2(a+b)h中,如果当a=0时就变成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而当a=b时又成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种变化的统一,体现了数学的结构系统美,这些都是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资源。
  二、教师的语言、板书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数学教师的语言除了要做到准确、严谨外,还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语言的节奏性,它能引起人的情绪变化,美感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随人的心境情绪不同而不同,美的节奏能调节人的良好情绪;语言的形象性,教师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揭示抽象的数学内容,能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欣赏数学美的同时留有积极创造的余地,以发挥想象力;语言的丰富性,学生的审美创造,审美欲望与产生的愉悦程度成正比,教师运用暗示、含蓄、幽默的语言及语调的抑扬变化,都能唤起学生的情感,获得美的享受。
  教师不但要注重语言美还要注重板书美、绘图美。数学教学的板书要总体规划,分层出示,观点鲜明,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好的板书应是文字和符号来表现的一种协调的“艺术品”。此外数学教学的绘图要充分发掘出图形美的因素,以训练学生对线条、色彩、形状的视觉的敏锐性,提高他们对形体、比例、空间、透视、色彩的认识,这种形式美必然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美的探索,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数学美
  数学美是逻辑美,是理性的美,数学美就是解决问题的美,一种获得成功的欣喜感,数学美必须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些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数学美。教师在例题和练习题设计时要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做到难易适中。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可以设计这样一道练习:( )÷8=( )……()中余数有可能是几?学生会利用所学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知识得出结论。这一过程中,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借助相关知识成功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美的体验。
  四、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对学生进行创造美的教育,首先体现在作业上,作业书写要认真、整洁,思路要流畅,过程要正确、简洁。其次,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求异、求新,正确导向,提供创造美的条件。教师可提供适当的“阶梯”,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飞跃。如应用题:公园里有14只脚踏船,木船的只数是脚踏船的3倍,两种船一共有多少只?教师可画线段图帮助理解。当学生列出14+14×3的算式后,教师可结合线段图进一步提供思维导向:如果把脚踏船的只数作为一份,木船有几份呢?两种船一共有几份?还可以列出怎样的算式?通过启发,学生很快列出14×(1+3)的创造性的算式。
  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更要重视挖掘数学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欣赏、表现和创造的能力,真正做到以美启思、以美导真、以美明理。
  作者单位:四川省苍溪县陵江镇第二小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66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