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大学生逃课现象是高校中普遍存在的情况,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学生逃课到底存在些什么特征?学生逃课的原因多种多样,逃课后的去向也各不相同。笔者根据调查资料的归纳与整理,对大学生逃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32(C)-0071-02
  
  大学生逃课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调查和资料分析了解到,大学生普遍认为逃课只是一件小事,甚至有学生认为“没有逃过课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活。”逃课多的学生形成了“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风气。本文将对大学生逃课的现象、原因和对策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逃课现象
  1、不同的课程逃课情况不同。逃课学生会根据不同的课程选择是否逃课。一般来说,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出勤情况较好,专业选修课次之,公共选修课逃课情况最严重。据长江大学统计数据表明,专业课出勤率在90%以上,专业等课出勤率在80%以上,公共选修课出勤率低至50%左右。2、不同老师的课程出勤情况不同。学生会根据不同的老师选择是否逃课。学识渊博,精通专业知识,讲课有吸引力的老师的课程出勤率高至98%,甚至有没选该课程的学生纯粹为了感受老师风采而来旁听。而那些专业知识有所欠缺,讲课内容陈旧,课堂吸引力不足的老师的课,学生出勤率则低的多。3、不同年级逃课情况不同。学生逃课现象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呈上升趋势。一年级学生出勤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二年级学生出勤率在90%以上,三年级学生逃课现象明显增加,出勤率一般在80%左右,四年级则更为严重,多数课程的出勤率只在60%左右徘徊。4、学生逃课去向多样化。逃课学生的去向各有不同,大致可以归纳为:逛街、约会、游戏、运动、学生活动、自主学习等。三四年级逃课的学生多在进行自主学习,如英语通级考试、资格证书备考、研究生考试复习等。
  二、学生逃课的原因分析
  在调查中学生逃课的原因有很多,经过整理之后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上不重视。学生学习功利心太强,远见不足。逃课学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可以称为“理性”逃课生,一类称为“惰性”逃课生。“理性”逃课生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和自控能力,一般是放弃认为对自己未来发展影响不大的专业及课程,而集中精力于学习有助于个人成才的其他课程与知识。这类学生“逃课不逃学”,其目的是为了复习考研,考GRE,TOEFL考各种技能资格证书,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惰性”逃课生则没有明确学习目的,逃避上课是出于学习的惰性,他们逃课后的活动主要是玩游戏逛街或睡懒觉等,这类学生属于“逃课又逃学”族。总的来看,逃课族主要由“理性”逃课生构成,“惰性”逃课生所占比重不是很大。学生功利主义严重。由于当前社会的功利主义也反映到了教育上来,使得部分大学生过于浮躁,用功利主义的眼光去对待课堂。课程对自己找工作有用就上,没用就不上,这反映出学生的价值观不够健全。就业压力使大多数同学在学习时充满功利主义色彩,凡是对以后找工作有用的就学,反之,对能提高人文素养和培养综合素质但短期不会见效的公共课则普遍的缺乏兴趣。2、课程设置不合理,有很多课程无用。从目前学校的教学管理情况来看,教学活动秩序正常。但在学科体系的研究和专业设置、课程群设置的方面还有不足。课程设置内容滞后、老化,与目前实际结合不紧,使得大学生对某些课程不感兴趣,产生厌学情绪。教材的难度不适宜,信息量小,选修课少,且选择余地不大,有的学生甚至在外参加了一些学习班去获取各种各样的证书,这在无形之中也影响了一些到课率。可以说部分同学的逃课行为更多的是出于对现行教学内容不满足,因而产生了对传统教育体制的叛逆思想。非专业课绝大多数是上大课,一般都上百人甚至几百人在一起,且不同班级专业混杂,正常的考勤几乎无法进行,谁来上课和谁不来上课无从查实,所以逃了也不知道,因此有些同学就不逃白不逃。3、部分老师的讲课水平有待提高。由于老师的个体差异,有些老师的教学形式呆板,讲课内容缺乏吸引力,很多学生会不自觉地选择逃课。尤其在缺乏互动,只由老师在讲台上照本宣读,学生在课上各谋其事的情况下,教学效果严重打折更有老师缺乏责任心,对学生逃课行为放任不管,导致学生逃课现象严重化。4、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松散,执行不力。有的高校对学生逃课没有明确的处理规定,就是查到学生逃课,在处理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而且现在高校学生的日常管理主要靠辅导员来执行,一名辅导员面对几百名学生,还有思想教育、社团活动、奖助学金评选等各项工作,辅导员不可能每天都去查学生上课情况。所以,即使有健全的管理制度,也很难得到准确的数据。
  三、有效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的对策
  1、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专业思想的稳定与否对于一个学生的大学生活乃至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应从新生一入校开始就有计划地开展这方面的教育。可以通过专业介绍、专业教师和同学的座谈、老生和新生的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学习内容、就业或深造方向等都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使他们一入校门就热爱自己的专业,做好对自己的规划。另外,学院可以通过经常举办专业讲座、开展科学实践探索活动,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本专业、本学科的最新成就和发展状况,对专业知识保持浓厚的求知欲望,这样学生上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大大增加,逃课现象必然相应减少。2、改进教育体制,实行完全学分制,让学生有足够的选择空间。学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和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转变传统的考勤方式,把以点名为重点的监督转变到吸引学生上课的兴趣上来。3、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首先,教学计划反映了人才培养的规格与模式,在人才培养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其次,高校是"会聚人才的高地"和"培养人才的基地"。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要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这个主体,必须发挥教师这个主导的作用,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许多学校师资紧缺,使一些年轻教师缺乏必要的锻炼环节就直接上讲台,这是导致部分年轻教师教学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对一些老教师来说,如果没有相关的科研课题,不能及时更新其学科知识,也容易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如果能在新老教师之间加强交流,让新教师在进行教育理论学习的同时得到老教师的指导,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相互交流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将有助于年轻教师的成长,同时也有助于老教师吸取新的思想和观念,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吸引学生去学4、、建立“宽进严出”的淘汰机制。高等教育“宽进严出”既符合人的发展规律,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世界上经济比较发达国家,大都采用“宽进严出”的办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虽然各高校都有严格的规章管理制度,但执行起来效果大打折扣,任课教师、辅导员、各院系管理者对逃课学生姑息迁就,最后逃课学生与不逃课学生一样顺利毕业,当学生逃课不需要承担任何后果、不需要付出太大代价时,逃课就会成为一种理直气壮的行为。所以,笔者认为采用“宽进严出”的高等教育模式,必须摒弃“宽出”的思想遗毒,提高淘汰率,对大学生的毕业资格进行严格控制,增加大学生的危机感,增加规章制度的震慑力,使大学生不会也不敢轻松逃课。当然,由“严进宽出”而“宽进严出”是一场从办学观念到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学校本身的责任等方面的深刻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各个高校及教育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
  总之,看似表面现象的大学生逃课问题,实际上折射出高教办学观念、体制、制度等多方面的更深层次的问题,高等教育只有从制度入手才能解决大学生逃课这一问题。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士苹,康晓辉.大学生逃课问题与高等教育制度改革.中国成人教育,2007.11.
  [2]吴淑娟,李凯.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与动因分析.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95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