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创设学生质疑空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武绿叶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句话深刻地阐述了质疑的重要性。它告诉我们,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
  质疑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学习方式的问题教学。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小摄影师》一课时,学生就提出了以下问题:
  1.为什么高尔基不让杂志社的记者进来,却一定让小男孩进来呢?
  2.小男孩跑出去后,高尔基为什么要大声喊呢?
  3.小男孩哭了以后,高尔基为什么要赶紧站起来呢?
  4.小男孩是怎样给高尔基照相的?
  5.为什么小男孩要扔纸条呢?
  6.从哪儿能看出这名少先队员很会想办法?
  对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我惊奇地发现:他们提出的问题有的是抓住了课文重点词语,有的是抓住了重点句子,有的是抓住了课文的重点段落,有的则是抓住了课文的重要内容。
  对于同一篇课文,学生提出问题的深度和角度却不一样,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体验不同,学习能力也不同。在实施问题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这种差异性,我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出了提出问题的六种方法:即扣住重点词,质疑释难;抓住重点句,设疑推导;锁住重点段落,求疑思异;围绕课文内容,说疑寻解;重用学习伙伴,引疑解惑;强化课后习题,探疑深入。
  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不断地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质疑方法来提问题:于是在学习《赵州桥》一课时,有的学生就抓住了“闻名”一词提出了“为什么说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有的学生抓住重点句子提出了“为什么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有的学生则抓住重点段落提出了“为什么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还有的学生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了“从哪儿能看出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和“为什么赵州桥存在了1300年都没有倒塌呢”?可以说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活跃了学生思维,激起子探究欲望。
  学生之间的这种个性差异不仅仅体现在问题的提出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是由于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兴趣爱好和生活体验的不同,他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也产生了不同。例如,在讲授《赵州桥》一课时,学生在理解“为什么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个问题时,有的学生结合课本的内容谈出了自己的想法:是因为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这种设计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所以它成为了建桥史上的创举。有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借助课外学习资源谈出了自己的理解:是因为赵州桥比欧洲的石拱桥早了1100年,所以它在建桥史上是个创举。在解决“为什么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这一问题时,使我更真切地感受到不同的家庭背景、知识储备所带来的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必然对学生的阅读活动产生影响。他们有的认为赵州桥闻名世界是因为桥自身的雄伟、坚固和美观;有的认为它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创举,所以它才闻名于世界;而我们班的娜娜却谈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她说:“桥上留下了张果老的驴蹄印,是这个美丽的传说才让这座桥闻名于世的。”孩子独特的感受使我认识到,正是因为身为语文骨干教师的母亲平时注意了对女儿的文化熏陶,才使她有这样丰富的知识储备,也才使她的回答独树一帜。在解决“从哪儿能看出赵州桥美观”这个问题时,学生更是根据自己的爱好来回答这一问题。他们有的是通过朗读来欣赏美;有的是靠想像来再现美;还有的是靠绘画来展示美。
  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我实施了以疑促思,以疑促学的教学原则,我欣喜地发现学生学习能力增强了,想问题广了,认识问题深了。尤其是在续写《小摄影师》一课的结尾时,学生的回答简直让我感到震惊。他们有的说:“小摄影师又回来给高尔基照相了。”学生的想法是高尔基的品德感染了小摄影师。有的说:“高尔基会到小男孩的家里去请他给自己照相。”这种续写进一步写出了高尔基对孩子的关爱,升华了文章主题。还有的说:“三十年后,小男孩在高尔基的影响下走上了文学道路,成为了杂志社的记者。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小男孩给高尔基补照了相片。”
  在几课的实践中,学生会提问题使我感到惊喜,解决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我感到震惊。扪心自问,不是我有高超的本领,而是我尊重他们,关注个体差异,给他们创设了质疑的空间,搭建了提升的平台。
  
  (作者单位:河北隆尧县固城校区北西董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43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