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21世纪初美\英\日三国幼儿教育体制改革的比较及其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曹能秀

  [摘要]21世纪初美、英、日三国幼儿教育体制改革在呈现出幼儿教育机构类型多样化、行政管理整合化和质量管理规范化等共性特征的同时,也表现出幼儿教育机构数量增长状况不同、类型多样化程度不同和质量管理方法不同等差异。造成三国幼儿教育体制改革异同的原因主要有经济发展、社会变化、全球化和文化传统等。三国幼儿教育体制改革的经验对我国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21世纪初;美国;英国;日本;幼儿教育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G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1/02-0074-05
  
  幼儿教育体制是国家根据教育方针、政策对幼儿教育事业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进行划分的基本管理制度。进入21世纪后,美、英、日三国在全球化和各自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对本国的幼儿教育体制进行了改革。本文主要对21世纪初美、英、目三国的幼儿教育体制改革进行比较,探讨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三国幼儿教育体制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一、21世纪初美、英、日三国幼儿教育体制改革的共性
  
  1 幼儿教育机构类型多样化
  21世纪初,为了满足不同类型家长的需要,促进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以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帮助儿童作好入学准备,美、英、日三国的幼儿教育机构类型都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美国的幼儿教育机构类型多,表现形式也多。按照服务时间长短,可分为半日制、全日制等;按照资金来源,可分为公立和私立;按照是否有营业执照,可分为规范和不规范;按照是否营利,可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按照招收幼儿年龄,可分为0~3岁的婴幼儿计划、4岁班幼儿园、5岁班幼儿园。此外,还有课前课后看护、临时照顾、夜间照顾等一些服务机构以及联邦政府实施的早期保教项目,如开端计划、早期干预计划等。
  和美国一样,英国的幼儿教育机构也是种类繁多,其分类标准多种多样。依照财政来源不同,可分为公立和私立;根据幼儿在园时间长短,可分为计时制、半日制、全日制和寄宿制;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一般保教机构、特殊教育中心、天才儿童教育中心、亲子中心和小学预备班等。
  为满足家长的不同需要,日本幼儿教育机构的种类也比较多。根据管理部门的不同,可分为幼儿园、保育所和认定儿童园;依照财政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国立、公立和私立;根据幼儿在幼儿教育机构时间的不同,可分为计时制、半日制和全日制等。
  
  2 幼儿教育机构行政管理整合化
  世界各国幼儿教育机构的行政管理形式主要有两类:一是将保育和教育分开管理的分管型,二是将保育和教育统一管理的整合型。美、英、日三国幼儿教育机构行政管理的形式均属于分管型。
  进入21世纪后,为实现“人人拥有同质机会”的目标,从教育资源最优化的现实需要出发,美、英、日三国开始改革幼儿教育机构的管理形式,出现了幼儿教育机构行政管理的整合化趋势。所谓整合化是指将幼儿教育机构进行统一或协调管理,以提高幼儿教育政策和目标的一致性,更好地为幼儿、家长和社会服务。㈨
  必须说明,整合化并不意味着分管型向整合型的完全转换。美国基本保持分管型的形式,只是对幼教机构进行协调管理,提倡保教合一,同时强调各管理机构之间的合作。英国处于从分管型管理向整合型管理的过渡期,一方面将以前隶属于卫生福利部的托儿所置于卫生福利部及教育与技能部的联合管理之下;另一方面则基于劳动力家庭的育儿需要,将保育与教育部门置于保育部门的整合管理之下,由劳动技能部门承担整合管理责任。日本政府从2006年10月开始在日本的地方行政机构――都道府县设立幼儿园和保育所功能合一的第三种幼儿教育机构,即认定儿童园。2008年,日本已设立1000所认定儿童园。由此可见,尽管美、英、日均出现了幼儿教育机构管理形式的整合化趋势,但三国都没有完全从分管型转成整合型。
  3,幼儿教育机构质量管理规范化
  为了提高幼儿教育质量,让每个幼儿都能接受优质的保育和教育,21世纪初,美、英、日三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幼儿教育机构的质量管理。
  美国主要通过以下措施规范幼儿教育机构的质量管理:首先,通过许可证的发放对幼儿教育机构进行管理。州政府对幼儿教育机构的设施、卫生、安全和保教人员等方面提出一定的要求。若达不到这些要求,幼儿教育机构则拿不到开办许可证。例如,2005年,美国除了爱达荷州外,其他州均要求日托中心必须具备开办许可证。其次,通过认证制度提升幼儿教育机构的质量。取得许可证表明幼儿教育机构达到了基本的安全与卫生标准,而获得专业组织的认可则意味着其达到了一定的质量标准。全美幼教协会(NAEYC)的认证制度广受社会认可,获得其认证的园所已由1986年的19所升至2005年初的1万余所。㈣此外,美国还有全国托儿协会(NCCA)制定的全国早期保教认证制度(NECPA)、全国托儿专业人员协会(NACCP)制定的认证制度等。
  英国政府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当局的管理,以提高幼儿教育机构的服务质量。其主要表现包括:一是成立专门机构,监管幼儿教育机构的服务质量。1999年,英国政府宣布,由独立于教育与技能部的非部级单位――国家教育标准办公室负责制定全国统一的幼教机构服务质量规范,负责幼教机构的注册和督导检查等工作,形成第三方监督机制。从2001年9月开始,所有的幼教机构都要接受国家教育标准办公室的监督。这一举措对客观评价幼儿教育机构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二是加强教育与技能部对各类幼儿教育机构的管理。2004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儿童法》,规定英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构――教育与技能部应对幼儿教育机构的运转、管理和儿童权益保障等制定规章、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等,以促使各级政府履行相应职责,加强对幼儿教育机构的质量管理。[‘’
  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规,以加强幼儿教育机构的质量管理。日本政府重视制定幼儿园、保育所和认定儿童园的设置标准。2006年,文部科学省修改了《幼儿园设置基准》,对幼儿园设置的宗旨、编制、设施和设备等进行了详尽的规定。[s)2002年和2006年,厚生劳动省两次修改了《儿童福利设施最低基准》,对保育所设置的编制、设施和设备作出了具体规定。c7J2006年,文部科学省和厚生劳动省共同颁布了相关法规,对认定儿童园的宗旨、职员配置和资格、设施设备和管理运营等作出了规定。㈨除上述法规外,厚生劳动省于2004年出台了《关于福利服务的第三者评价指针》和《“关于福利服务的第三者评价指针”中各评价项目判断基准的指针》,19]规定了保育所第三者评价的基本方针和评价要点,加强了第三者对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二、21世纪初美、英、日三国幼儿教育体制改

革的差异
  1,幼儿教育机构数量增长状况不同
  三个国家中,美国的幼儿教育机构数量增加最明显,其中尤其明显的是先学前班。先学前班一词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是指为进入幼儿园之前的3"4岁儿童开办的幼儿园。20世纪70年代以前,只有少数州在5岁班幼儿园中招收4岁幼儿。进人21世纪后,受到国家教育目标(National Education Goals)和神经科学发展等的影响,先学前班在美国迅速普及。2001年,除了9个州外,其他州均开办了由州政府资助的先学前班。到2005年,开办先学前班的州增至42个。
  英国幼儿教育机构的数量也有了明显增加,其中增幅较大的是为3~4岁幼儿设立的幼教机构。1997年,英国每3名幼儿中只有1名能进入幼教机构。从2003年开始,英国政府出台了《每个孩子都重要》规划(2003)、《儿童保育十年战略》(2004)、《早期奠基阶段》(2005)、《儿童保育法》(2006)和《儿童计划》(2007)等幼教法规,大大促进了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目前,英国所有3~4岁幼儿均能享受到一定形式的免费幼儿教育,全国共有60万个登记在册的儿童保育机构或场所。
  与美国和英国不同,进入21世纪后,日本幼儿教育机构的数量几乎没有增加。2001年,日本有各种幼儿园14375所,此后逐年下降,至2008年已降至13626所。与此同时,保育所的数量有所上升,但上升的幅度不大。2001年为22231所,至2008年上升至22909所。这主要是因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的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影响了幼儿教育机构数量的增长。
  
  2 幼儿教育机构类型多样化程度不同
  如前所述,21世纪初,美、英、日三国的幼儿教育机构类型均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但其多样化程度有所不同。
  在美、英、日三国中,美国幼儿教育机构类型的多样化程度最高。例如。联邦政府实施的贫困儿童早期保教项目有开端计划、儿童保育与发展专款项目等。其中,开端计划可分为中心式、居家式和混合式三种。儿童保育与发展专款项目是继开端计划之后美国第二大贫困儿童早期保教项目,其中的大部分经费用于5岁及5岁以下儿童的托管和保教工作,主要包括儿童保育中心、家庭托管儿童之家、团体之家和家庭内保育四种类型。
  英国幼儿教育机构类型的多样化程度较高。例如,英国主要的幼儿教育机构是保育学校和保育班。因设立主体的性质不同,保育学校和保育班可以分为五种类型:一是地方当局设立的保育学校,二是附属于幼儿学校或初等学校的保育班,三是直接补助学校(直接接受教育与技能部的补助),四是被认可的独立保育学校,五是私立的独立保育学校。又如,英国社会团体和私人开办的幼儿教育机构种类繁多,分别是学前教育中心、日间托儿所、学前游戏团体、假日社团、课前/课后社团、幼教绩效中心、独立学校、私立保育学校、亲子团体和居家保姆/家庭日常保育等。
  与美国和英国相比,日本幼儿教育机构的多样化程度较低。日本的幼儿教育机构主要有保育所和幼儿园两种形式。近年来兴起的认定儿童园是一种新的幼儿教育机构,这种机构正在日本政府的倡导下迅速发展。日本政府没有实施和美国的开端计划、英国的良好开端项目等类似的项目,因此也没有与之相应的幼儿教育机构类型。
  
  3 幼儿教育机构质量管理方法不同
  21世纪初,美、英、目三国均出台了相关政策,加强对幼儿教育机构的质量管理,但三国对幼儿教育机构管理的方法有所不同。
  美国主要通过许可证和认证制度保障幼儿教育机构的服务质量。美国幼儿教育机构种类繁多。为保证各种幼儿教育机构的服务质量,各州利用许可证的发放来规范幼儿教育机构的服务。没有达到一定的设施、卫生、安全和师资标准的幼儿教育机构,不允许开办。此外,全美幼教协会、全国托儿协会和全国托儿专业人员协会等幼儿教育专业组织纷纷制定各种认证制度。幼教机构要获得这些专业组织的认证,就必须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各种认证制度大大促进了美国幼儿教育机构服务质量的提高。
  英国主要依靠中央政府对地方当局的管理提高幼儿教育机构的服务质量。1999年,英国政府设立了国家教育标准办公室,形成了第三方监督机制。2004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儿童法》,强调了教育与技能部对幼儿教育机构的管理、监督责任,对各级政府履行相应职责具有促进作用。
  日本主要通过政府部门出台相应法规来规范幼儿教育机构的服务。进入21世纪后,日本文部科学省和厚生劳动省分别制定了相关法规,对提高日本幼儿教育机构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三、影响21世纪初美、英、日三国幼儿教育体制改革异同的因素
  
  1 经济发展
  尽管在过去十年中,美、英、日的经济发展状况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三国均为世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这就为投入较多资金发展幼儿教育、进行较大规模的幼儿教育体制改革奠定了经济基础。例如,三国都投入一定资金,提高儿童入园率,以期实现幼儿教育的公平。
  
  2 社会变化
  社会变化导致美、英、日三国的幼儿教育体制改革有所不同。进入21世纪后,美国和英国均面临着贫富差距悬殊、妇女就业率上升和未成年父母逐年增加等社会问题,促使两国均把扩大幼儿教育规模、增加幼儿教育机构类型和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作为改革的主要着力点。日本情况则有所不同。随着少子化、核心家庭化和都市化的发展,日本社会出现了人际关系淡漠、社区和家庭的教育作用下降等问题。为此,日本政府把幼儿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心放在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提倡幼儿教育机构与社区的相互支持等方面。
  
  3 全球化
  进入21世纪后,全球化的影响日益凸显,对美、英、日三国的幼儿教育体制改革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一方面,大大促进了美、英、日幼儿教育体制改革的趋同性。全球化促进了美、英、日三国幼儿教育界人士的交流和了解,促使三国互相学习,从而使三国的幼儿教育体制改革呈现出体制类型多样化、行政管理整合化和质量管理规范化等共性特征。
  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美、英、日三国幼儿教育体制改革的多样性。为了回应全球化对幼儿教育的挑战,美、英、目的幼儿教育体制改革都力图根据本国情况保留特色。在幼儿教育体制改革中,尽管三国均呈现出幼儿教育机构类型多样化的共性特征,但总体而言,美国幼儿教育机构的类型最多,英国次之,日本最少;尽管三国都注重幼儿教育机构的质量管理,其质量管理也都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但三国质量管理的方法有所不同,美国主要通过许可证和认证制度保障幼儿教育机构的服务质量,英国主要依靠中央政府对地方当局的管理来提高幼儿教育机构的服务

质量,而日本主要通过政府部门出台相应法规来规范幼儿教育机构的服务质量。
  
  4 文化传统
  文化传统是指一个民族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对现实社会仍产生巨大影响的文化特质或文化模式。文化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美、英、日三国幼儿教育的特色,是造成三国幼儿教育体制改革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对美、英、日三国的幼儿教育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尽管文化传统具有变异性的特点,但其民族性和稳定性特征使之对美、英、目三国的幼儿教育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例如,美国平等参与的文化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其分权化管理幼儿教育机构的传统,对美国幼儿教育机构管理的整合化改革具有一定阻碍作用;英国浓厚的自由主义政治传统促使其形成了政府不过多干预教育的特色,对当前英国进行的整合化的幼儿教育机构行政管理改革和规范化的幼儿教育质量管理改革有一定阻碍作用。
  另一方面,造成了美、英、日三国幼儿教育体制改革的差异。这是因为,一方面,文化传统对美、英、日三国的幼儿教育体制改革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促使三国的幼儿教育体制改革具有多样性;另一方面,美、英、目三国为了保持其文化传统,力图在保守和变革中保持平衡,从而使其幼儿教育体制改革各具特色。
  
  四、21世纪初美、英、日三国幼儿教育体制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1 基本普及幼儿教育,扩大幼儿教育规模
  在我国,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子女接受幼儿教育的需求日益高涨。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等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状况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以2007年为例。据统计,2007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44.6%,是我国各段教育中普及率最低的。同时,东中西部、城乡幼儿教育发展差距显著。2007年城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55.6%,农村只有35.6%,两者相差了20个百分点。如前所述,进入21世纪后,美、英两国改变以往国家不干预或少干预幼儿教育的做法,增加了对幼儿教育的投入,采取一系列措施扩大幼儿教育的规模,以促进儿童发展,促进社会的稳定、进步。我国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战略目标。要达成这一目标,对中西部、农村地区来说,中央和地方政府需发挥其主导作用,例如,通过设立政府主导的具有长效性的大型项目等多种援助方式,扩大幼儿教育规模,帮助这些地区尽快普及幼儿教育,促进幼儿教育公平。
  
  2 健全幼儿教育管理体制,规范幼儿教育的质量管理
  目前。我国有一半以上的教育部门没有专门设立的幼儿教育管理机构,有1/4的教育部门不仅没有专设机构,甚至没有专职的幼儿教育管理人员,造成幼儿教育管理混乱或无人管的状态;幼儿教育质量的监控体制与机制不健全,中央和许多省份都缺乏对幼儿教育质量的监控,少数有质量监控的省份也基本上只对公办幼儿园进行分级分类评定、验收和督导,而将数量众多的民办幼儿园排除在质量监控之外。幼儿教育管理机构设置的不完善、幼儿教育质量监控体制的不健全严重影响了我国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如前所述,进入21世纪后,美、英、日三国均注重通过健全幼儿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规范幼儿教育机构的质量管理等举措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借鉴美、英、日三国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借助《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等文件出台的春风,笔者认为,应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形成有效的管理网络;建立以教育部门为主,妇联、计生委、财政部门、社会保障部门等为辅的幼儿教育协调机构,明确各部门在促进和发展幼儿教育方面的职责。建立并修订相关法规,以保障幼儿教育机构的质量;建立独立于教育部的第三方监督部门,由该部门负责制定全国统一的幼儿教育机构质量规范,负责注册、督导和检查等工作,所有的托幼机构都应接受该部门的监督,各地区应建立地方性的教育质量督导网络以支持该部门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张燕学前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9
  [2][3]曹能秀,学前比较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9,101
  [4]林秀锦,美国的早期保育与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193
  [5]刘焱,英国学前教育的现行国家政策与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3,(9):11-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65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