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社会支持对幼儿园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丽君 刘云艳

  【摘要】对全国五大城市约400名幼儿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社会支持与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高、低支持组幼儿园教师的总体教学效能感水平及各因子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社会支持对幼儿园教师教学效能感水平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情绪性支持对一般教学效能感有直接影响;情绪性支持、尊重性支持和陪伴性支持对个人教学效能感有直接影响。
  【关键词】社会支持;幼儿园教师;教学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9)01/02-0052-04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的教学既包括知识、经验和技能的传授,又包括对学生人格、道德、理想的影响,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活动。成功的教学除了受学校、目标、课程、教法和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外,还受教师本人主观因素的影响,教学效能感就是其中之一。教学效能感是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对教育作用的认识和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能否有效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能力的主观判断与信念。〔1,2〕
  通过观察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以发现优秀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效能感,他们更喜欢教师这一职业,对自己的教育在幼儿成长中所起的作用有较高评价,对自己的班级管理和教学监控能力有较强的自信心,并更愿意参与教学改革、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而低教学效能感的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能力、对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表示怀疑,并表现出一种消极的教学态度,这既有碍于幼儿园教师教学能力的正常发挥,也不利于幼儿园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在考察不同教师具有不同水平教学效能感的原因时,我们发现优秀教师在其成长过程中得到了较多的社会支持,且具有良好的个人支持网络,而低教学效能感的教师得到的社会支持相对较少,且其个人支持网络的水平也相对较低。同时,国内外的研究者发现,学校的支持系统是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重要因素之一,〔3,4〕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不仅会让教师感受到过大的职业压力,还会降低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所谓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从社会中得到的来自他人的各种帮助。这些帮助既包括有形的物质支持,也包括无形的精神支持。西方学者从广义的角度把社会支持分为六种形式:物质帮助,如提供金钱、实物等有形帮助;行为支持,如分担劳动等;亲密的互动,如倾听、表示尊重、关怀理解等;指导,如提供建议、信息;反馈,对他人的行为、思想和感受给予反馈;正面的社会互动,即为了娱乐和放松而参与社会互动。〔5〕
  幼儿园教师在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培养目标等方面与中小学教师有着很多不同,已有的针对幼儿园教师群体的社会支持与教学效能感研究还比较薄弱。因此,探究社会支持与幼儿园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关系,可以为进一步优化幼儿园教师的成长环境,提高其教学效能感,促进其专业发展,增强其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自编《幼儿园教师社会支持与教学效能感问卷》,该问卷包括两个部分。
  幼儿园教师社会支持问卷包括物质性支持、情绪性支持、尊重性支持、信息性支持和陪伴性支持五个维度,共45个题项。
  幼儿园教师教学效能感问卷〔6〕包括幼儿园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维度,共28个题项。
  (二)研究对象
  采取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按照就近和方便的原则对重庆、武汉、长沙、太原和北京五大城市约400名幼儿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59份,有效被试的构成见表1。
  
  (三)统计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社会支持与幼儿园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相关检验
  
  以所测的所有幼儿园教师为被试,考察幼儿园教师社会支持与其教学效能感各因子之间的相关程度。从表2可知,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与教学效能感之间存在中度相关。社会支持与教学效能感各因子之间,除了物质性支持与一般教学效能感不存在显著相关外,其他各因子之间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二)不同社会支持水平的幼儿园教师在教学效能感上的差异性检验
  本研究假设不同程度社会支持的幼儿园教师在教学效能感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为了比较不同程度社会支持的幼儿园教师在教学效能感水平上的差异,我们将被试(n=359)据其社会支持总体水平及各维度水平的不同各分为高、低两组。
  以幼儿园教师社会支持及各维度的组别为自变量,以教学效能感及各因素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单因子多变量方差分析,其主效应分析结果见表3、表4。
  
  
  从总体上看,不同强度社会支持组的幼儿园教师在教学效能感水平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具体表现为高社会支持组的幼儿园教师,其总体教学效能感、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均显著高于低社会支持组。
  由表4可知,情绪性支持、尊重性支持、信息性支持和陪伴性支持维度在总体教学效能感水平及各因子上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物质性支持在一般教学效能感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情绪性支持、尊重性支持、信息性支持和陪伴性支持会对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及各因子产生影响,而物质性支持仅对个人教学效能感和总体教学效能感产生影响。情绪性支持、尊重性支持、信息性支持和陪伴性支持水平越高,幼儿园教师的总体教学效能感及各因子水平越高;高物质性支持组幼儿园教师的总体教学效能感水平和个人教学效能感显著高于低物质性支持组,而在一般教学效能感维度上,高、低物质性支持组的差异不显著。
  (三)社会支持对幼儿园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幼儿园教师社会支持与教学效能感的特点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以社会支持总分为自变量、教学效能感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幼儿园教师教学效能感与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38,二者的线性相关程度较高,社会支持对教学效能感的解释变异量为19.1%,具有良好的统计学意义。
  标准化回归方程式为:总体教学效能感=4.155+0.438×总体社会支持。
  对回归方程式进行方差分析显著性检验,表明回归方程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水平(F=84.524,P=0.000),说明用社会支持总分来预测教学效能感较为可靠。
  再以社会支持的五个因子为自变量、教学效能感总分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五个预测变量中只有情绪性支持、尊重性支持和陪伴性支持三个变量具有显著的预测力。这三个预测变量的多元相关系数为0.497,联合解释变异量为24.7%;就个别变量的解释量来看,以“情绪性支持”层面的预测力最佳,其单独解释量为19.1%。这说明情绪性支持、尊重性支持和陪伴性支持对总体教学效能感有直接作用。
  (四)社会支持对幼儿园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的路径分析
  采取强迫进入法(enter)的多元回归分析,可以描绘出社会支持各因子与教学效能感各因素间的路径图(见图1)。
  
  图中箭头表示社会支持各因子与一般教学效能感、个人教学效能感间的因果关系,所标注的数据为两因素间的标准化回归系数。由图1的路径分析可以看出,以一般教学效能感为因变量,有5条显著路径,其中情绪性支持对一般教学效能感有直接影响;物质性支持、尊重性支持、信息性支持和陪伴性支持则分别通过情绪性支持间接影响一般教学效能感。以个人教学效能感为因变量,有10条显著路径,其中情绪性支持、尊重性支持和陪伴性支持对个人教学效能感有直接影响;物质性支持通过情绪性支持、尊重性支持、陪伴性支持间接影响个人教学效能感;情绪性支持还分别通过尊重性支持和陪伴性支持间接影响个人教学效能感;信息性支持则通过情绪性支持、尊重性支持间接影响个人教学效能感。

  四、思考
  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影响工作动机的因素包括两类,一类为能够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即激励因素,它多是与工作本身的性质有关的因素,如成就感、得到认可和赞赏、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等;另一类为会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即保健因素,它多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有关,包括公司政策、薪金、人际关系等。〔7〕其中,保健因素能减少不满却不能增加满意,唯有激励因素才能真正发挥有效的激励作用。
  物质性支持和信息性支持作为保健因素,是保持幼儿园教师工作积极性和维持其工作状态的因素,本身并不能直接起到激励作用。情绪性支持、尊重性支持和陪伴性支持是幼儿园教师的高级需要,是影响工作动机的内在因素,即激励因素,而激励因素要真正激发起工作积极性,必须以保健因素的满足为前提条件。因此,情绪性支持、尊重性支持和陪伴性支持等激励因素能够直接预测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水平,而物质性支持和信息性支持等保健因素只能间接作用于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水平,不仅需要幼儿园领导在满足教师的经济收入、教学资源等保健因素的基础之上,满足教师的人际交往、成长成功等激励因素,还需要幼儿园教师个体提高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性格修炼,主动寻求和利用社会支持。在访谈中我们发现,有的性格比较内向的幼儿园教师,由于不太善于与人交往或者不想欠谁的人情而拒绝他人的帮助。有的幼儿园教师虽然可以获得他人的支持,但是没有有效利用这些支持。比如,有的幼儿园教师本有向优秀教师学习的机会,却碍于面子敷衍了事。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加强自己的性格修炼,主动体验生活、工作的乐趣,体验人际交往的乐趣,对于已有的支持应加以珍惜并充分利用。
  第二,主动参加各种专业发展团体。参加专业发展团体是幼儿园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它包括课改研修小组、教学实验小组等,它能给幼儿园教师提供专业成长的空间、思想交流的空间和展示才华的空间。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同时注意增强自己的科研意识,并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提高教科研意识和能力,增强教学效能感。
  
  参考文献:
  〔1〕俞国良,罗晓路.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72-79.
  〔2〕张大均,江琦.教师心理素质与专业性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98.
  〔3〕WOOL FOLK AE, HOY W K. 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 and organizational health of schools〔J〕.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1993,93:355-372.
  〔4〕辛涛,申继亮.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校因素关系的研究〔J〕.教育研究,1994,(10):16-20.
  〔5〕MANUEL BARRERA J R,SHELLA L.The structure of social support:A concepu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J〕.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1983,(8):133-143.
  〔6〕俞国良,辛涛,等.教师教学效能感:结构与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5,27(2):159-166.
  〔7〕林祖华.现代管理学〔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202.
  
  On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Support upon Pre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Efficacy
  Zhao Liju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610101)
  Liu Yunyan
  (College of Educ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A questionnaire on about 400 preschool teachers in 5 cities shows that a moderate positive correlation exists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teachers’ teaching efficacy. Efficacy of groups with high and low support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 distinct in general teaching efficacy and other dimensions; social support plays a significant predictive role in teachers’ level of efficacy, among which emotional support has direct influence upon general teaching efficacy and emotional, respect and accompany support has direct influence upon individual
  【Keywords】social support; pre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efficacy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68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