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阅读视野,探寻写作个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爱英
书籍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学生自识字以来,一直在阅读。在阅读中,不仅要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要能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使阅读的内容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叶圣陶曾经说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正说明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于学生的重要性。因此,我将“拓宽阅读视野”作为“探寻学生写作个性”的重要渠道。
一、重视课内阅读,引导读书方法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读书。无论是理解故事内容,揣摩写作目的,续编故事,品味写法,还是积累所得,学生们都能读得津津有味,收获颇丰。不同体裁的文章,表达情感的方式不同,我引导学生探寻不同的读书方法,写人,记事,说明文等等的阅读,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使其领略了文章的真谛,在写法上有所感悟。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注重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创设情境激活学生体验。比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我选用视听媒体创设情境,歌曲《天亮了》创设了浓厚的亲情氛围,地震录像,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强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继而通过课文领悟,我的下水文《别离》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最后《感恩的心》乐曲播放,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与感受,写作的欲望被激发,完全进入角色。我趁机布置学生写赞颂父爱或母爱的文章,学生对父母的爱也尽情地被激发了出来,因此,我觉得适时选用录像媒体,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使学生对信息认知渠道多元化。解决了学生脑子空洞,无话可说的难题,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课内学习此法,课外运用此法,学生会发现,阅读视野的拓宽原来有这么多种渠道。
二、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奠定个性作文基石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我通过让学生在每单元的回顾与拓展的“交流平台”上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演讲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学生在广泛的课内与课外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语感和自主学习的习惯。然后,我再通过“小练笔”引导学生联系课内外阅读和生活实际,记下自己的感受,见闻和想象,学生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推荐学生阅读课外书,看一些电视栏目,成为丰富学生积累的一大途径。《新闻联播》、《艺术人生》、《人物》、《百家讲坛》、《道德观察》等等丰富了学生的积累,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学生们通过这些习惯的养成,能主动关注生活,感悟人生。于是便能写出具有时代气息、生活气息、个性特点的文章。一次作文竞赛,题目是“读《藏羚羊的跪拜》有感”。我班5位同学参赛均获奖。作文拿下来,我先让学生读评语,然后分析文章的不足之处及优点,学生们有了更深切的认识:母爱、亲情、保护动物、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等方面话题都有所涉猎。为了让其他同学也能有一次感动,我搜集到了《藏羚羊的跪拜》原文。读给学生听。班里未参赛的同学也都感动不已,于是,他们便又有了一次习作的冲动。为了加深他们的感受与认识,我便布置学生在课外观看电影《可可西里》,学生们的认识又有了一次升华。
学生阅读视野的开阔,又给我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我应该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因此,我不同于教材中的八篇习作。随着学生知识积累的增多,我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提倡他们自主拟题,让他们的写作题材与他们的实际贴近。比如,在学习《难忘的一课》时,我鼓励学生搜索记忆,在自己听过的许许多多课中寻求难忘的一点。不管是有形的课还是无形的课(听过的报告也算,接受父母的教育也算),这样,学生的题材宽泛了很多,而且各有各的难忘,写出来的文章便都能寻觅到其个性的地方。学生的生活,很少会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发生,每天的生活似乎都很平常,没有什么可落笔的很有意义的事件。其实,学生忽略了出现在身边的许多现象。我要求学生们做生活的有心人,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
总之,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得其法,要用其法。探寻学生的写作个性,就要把底座建立在学生的生活中,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激发学生在生活中真实的情感体验就成了重中之重,只有这样,学生的写作才会永远“有米可炊”。
责任编辑薛小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81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