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华堂
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使之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这是值得每个教育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略谈几点尝试体会。
一、巧导引趣,促使“乐学”。
实践证明,学习兴趣是支持、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巨大动力。根据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等特点。教师应投其所好,让学生由“好奇”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情感转化,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教学“尾数是1的两位数相乘”时,有一位老师和学生做了游戏,请同学们出题考考老师。同学们跃跃欲试,举出数字,老师不加思索,便信口说出,再经学生计算验证得数,完全正确。学生窃窃私语,老师到底有什么“诀窍”呢?学生好奇,于是求知欲也就被充分激发了,这时教师及时抓住这有利时机,引入新课,并告诉学生,其实很简单,尾数是1的两位数相乘得数有其规律,只要细心思考,发现,就能知道。学生在老师的调动下,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融入了积极的学习中。真正达到了促使学生乐学的目的。
二、全面参与。突出主体。
创设情境。素质教育的特征之一是具有内化性,而内化应依靠主体才能实现。因此,教师是努力创造一种愉快、宽松、积极的学习气氛,千方百计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勤于动脑、动口、动手。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学生对割补法比较陌生,感到抽象,可通过小组讨论,操作验证,让每一个学生推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了,学生才能真正认识,也才能记得牢。
主动参与。新课程改革后,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学习成为课堂教学是否优化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因为新课程提倡的三大新的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都是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前提的,这也是教学不但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新理念的充分体现。关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就要充分涮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都得到不同的发展,让课堂实质变活。教师也就要善于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规律出发,寓教学于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又学有所获。
大胆质疑。教师应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生疑质疑,大胆提出问题,例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有学生问“梯形怎样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为什么上底加下底的和乘以高后。还要除以2”,他们通过预习,把课文中一些疑难都提出来,这就便于教师随时调节教学,俗话说:“不怕不懂。最怕不问。”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动手实践、解决问题一系列过程,就能更扎实地掌握知识,提高效率。
三、精练为主,强化技能。
如教“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后。设计这样一道题!如何把含盐16%的盐水40千克改制成含盐20%的盐水?这样一个灵活性较强的问题,打破了“陈规旧矩”的束缚,引起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思考。提高浓度的途径:使盐水中的盐变多――加盐,使盐水中的水变少――蒸发水,由此提出两个不同的问题:(1)需加多少盐?(2)需要蒸发多少水?从而使问题思路明朗化。当加盐时盐水中水的重量不变,当蒸发水时盐水中盐的重量不变。学生的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展开,最终得出两个不同的答案。
通过这样的练习,能给学生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又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四、及时反馈。归纳迁移。
当代的教育理论强调的是人的主动性。学生对学习处于被动的接受,就会导致读死书,容易遗忘,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整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技能。例如,在学完“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我问学生:“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积极总结,讨论交流,有的说:“做应用题首先要反复读题,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有的说:“关键是找到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然后列方程解答。”有的学生很细心则补充说:“如果数量之间相等关系不能明显看出,可用文字图解加以分析。”学生通过自己归纳小结,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激活了思维: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做好课堂调控,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迁移运用。
责任编辑 王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85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