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永强
在我国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并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以下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笔者认为教师着重把握好学生的“问题”、“实验”与“交流”环节是搞好物理教学的关键所在,围绕这三个重点环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构建了一种科学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也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以下供大家参考。
一、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发现问题。所有的探究都是从好奇心开始的,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体验和观察经常让我们发现一些问题。要达到课堂探究的目的,关键在于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思维的撞击,有助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
2.大胆假设。猜想问题。当问题发现之后,不要急于用实验去检验,更不要直接说出答案。此时,正是启动思维的大好时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时机让学生大胆假设,去猜想问题可能有的答案。
3.整理归纳。提出问题。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之后,课堂充满了疑问,这些问题可能比较零碎,有的问题本节课可能涉及不到或者无法解决,学生的猜想更是五花八门。此时,师生“沉浸”在许多问题的氛围中。教师应综合各式各样的问题,略加筛选归纳,然后正式提出和本课有关的若干问题,以选人本模式的下一个环节之中。
二、实验探索
1.设计实验。有了假设和猜想的铺垫,有了前面筛选出来的问题,学生便跃跃欲试,他们极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这时,设计实验把猜想与假设具体化、程序化。教师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自己设计,让他们得到科学探究的体验,感受科学研究艰难的同时体验经过自身努力而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设计实验时,应引导学生考虑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测量的可操作性、变量的可控制性等问题。
2.实验探索。明确了实验的设计方案、器材和实验步骤以后,探索活动的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就可以开始进行探索了。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巡视、指导、启发。让每组学生归纳总结。学生提出的假设、猜想可能很多,这时教师可以对其中学生不容易完成的操作加以示范。
3.归纳总结。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往往只重现象,忽略数据的处理和规律的得出。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根据现象找出本质,尝试寻找规律性的东西,并将实验结论与自己的假设、猜想进行比较,以检验假设是否正确,从中还可以体味认知过程的甘苦。
三、交流评价
1.交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同组实验者之间已经进行了内部的讨论和小范围的交流,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扩大交流的范围,在交流的活动中达到“切磋”的目的,实验思维的碰撞。交流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巩固实验过程和概念规律的理解意义重大。
2.评价。学生都有被评价的需要。此时。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课堂心理特点,适时地让学生把在实验过程中的体会以及实验后得到的结论相互交流、讨论。让学生自评、互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甚至可以请校外专家来评。
交流评价是当今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家就是通过交流评价把自己的研究情况告诉别人的,以获取反馈信息,并加以修正。交流中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评价中培养了学生之间的互信精神。
3.提出新问题。课堂上由于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所提的问题不一定能彻底解决,同时对课堂问题的引申拓展、深入探讨还会引发新的问题,需要留在课后让学生反复思考,有的甚至通过实验验证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留一些富有思考性、开放性、探索性问题给学生,使教学延伸到课外,把探究问题的创造性活动引向深入,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真正实现“自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我们倡导探究式教学。构建了以上探究式教学模式,促进初中物理课程改革。笔者认为,探究教学模式成功的关键一在于教师的创新,只有教师大胆创新,认真研究,才能将探究教学模式很好地运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薛小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86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