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怎样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 宝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
  那么,在阅读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下面,我着重谈一下自己在实际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善问”
  
  第一步,让学生掌握提问的形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提问的三种形式。在教学《一个苹果》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围绕题目来提问,题目的关键词是什么?在一个苹果上发生了什么故事?为什么要以一个苹果为题?学生对题目产生了好奇,对故事更充满了读的欲望。于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这个新课导入,像磁石一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还让学生在实际中掌握了提问的形式。
  第二步,加强学生质疑过程的引导和训练,教材中常有“画出不理解的句子、词语”,“理解自己不懂的地方”这一类要求。对每一个学生来说。“不理解”的地方是千差万别的。如何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疑惑点呢?我在引导学生“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时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读读生字新词,想想有无不明白的。如果认为明白了。就自己试着说说词语的意思,想想是否正确,有不明白的就画出来。再读读课后要求掌握的词语。找出不理解的,再听听同学提出什么不理解的,想想自己是否明白,从而准确地找到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如:《楼兰之死》一课,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自己先结合上下文来理解,然后与同学交流讨论。最后在课堂上解决疑难问题。
  第三步,让学生掌握质疑的途径。质疑的途径很多,题目、文章内容、关键词句及设问、反复、过渡、照应甚至插图、关键标点等,都可以用来质疑。如果文章的题目提供了课文内容的指向和要点,我们就可以从审题人手,引导质疑。如《“诺曼底”号遇难记》、《生死攸关的烛光》等。如果文章的脉络清晰,段落结构相同,我们就可抓住例段引路,揭示学法,让学生抓住要害。自读质疑。
  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各种不同类型文章的特点,找出它们各自的质疑途径,以便学生在课外阅读思考时有章可循,从而提高阅读效益。几种常见的文体。其阅读步骤和质疑途径大致如下:记叙文,初读时了解大意,理清六要素。细读时理清层次和记叙顺序;说明文,要理清说明的是什么事物。有什么特点,文章按什么顺序,运用了什么样方法进行说明;借物喻人的文章,要明确借何物喻何人,再抓重点,找特点,理清写作的目的,最后理清思路,了解方法。
  
  二、抓住质疑时机。让学生“好问”
  
  方法的传授固然很重要,但能力的培养更离不开扎实有效的训练。因为任何本领都是“练”出来的,而不是训出来的,质疑能力也是如此。因此,我们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使质疑训练落到实处。
  学生质疑,可安排在课内,也可安排在课外。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在课外阅读中运用课堂所学,从而培养了学生质疑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詹天佑》一课中让学生读杰出人物的传记,启迪心灵。《争吵》中,让学生读《爱的教育》,学生能运用课内所学帮助阅读。
  教师在教学时还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意见,使学生在课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我校有位年轻教师,在讲完《麻雀》一课后进行小结时,她说:“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那种伟大的母爱”。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立刻举起手,大声而认真地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还是母!”老师听后,马上笑着说:“你读得真认真,想得也好。老师的概括,看来不准确,那么怎么说才确切呢?”课堂又一次活跃了。同学们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
  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质疑能力、积极性、主动性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
  总之,让学生“善问”、“好问”,是我们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方法和追求的目标。学生动脑、爱思考的习惯一旦养成,将终生受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93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