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宜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年龄特点及教材内容,创设一种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这样在教学中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故事设境
四年级下学期教学《多位数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大部分学生对数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一知半解,所以我首先讲了数的起源:在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出去打猎的时候,就要数一数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打猎工具;回来的时候,也要数一数回来了多少人,捕获了多少只野兽……这就产生了数(用投影演示)。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的形成有一个很长的过程,数的产生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很大的联系,通过这些知识,点燃学生心中的求知之火。
二、置悬设境
如:在学习垂线的时候,可以设置这样一个情境:李庄上的人们为了灌溉的需要,要在河边建一个水泵站,问怎么样建造使用水管最节约?如果由你来做,你准备怎么做?……这一个个悬念的设置,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基于释疑,很自然地把学生带人到了生机盎然的学习情景中。
三、猜谜设境
在新课的开头或教学过程中,适当引用猜谜,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最兴奋的状态,接受知识迅速,记忆牢固。如在讲《年、月、日》时,一上课就设置这样一个情境: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学习年、月、日的知识,老师还请了个好帮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先给大家猜个谜语: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打一物)。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猜谜活动中,从而为学习新的知识作好了准备。
四、直观设境
根据年龄的特点,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的阶段。过分抽象的内容他们往往会感到枯燥,难以理解,如果能把抽象的内容通过直观教具来演示,加强直观教学,则有助于兴趣的激发,如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读法时,可以引导学生用手指巧记,伸出左手,手心朝自己,把万以内数位顺序写在左手指上,小手指上写个位,无名指上写十位,中指上写百位,食指上写千位,大拇指上写万位,这样万以内数位顺序就在学生的手指上了。特别是数中间有零的数,是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的重点,现在借助手指直观又形象,学生掌握起来易如反掌,这样,在感性的基础上,再从理论上加以说明,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
五、实验设境
爱动是小学生的一大心理特征,在教学中如果能想方设法,顺应其心理需要,引导他们自己动口、动手、动脑,自己发现真理。这样,就能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了智力的开发。如在讲三角形的概念时,预先让每位学生准备一根任意长的细棒,课上让他们任意三个组合,顺次把木棒两端连接,看能否组成三角形,并随时记录结果,他们积极活跃,力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学生之间讨论、记录结果,并启发他们从中发现规律。
六、变异设境
根据小学生心理和年龄的特点。一般小学只能集中精力学习30分钟,在这以后的时间里,如果题目没有吸引力,注意力就容易分散,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以及变换问题的条件或结论等形式,改变问题的情趣,创设问题的情境,来集中注意力,如学生在学习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时,有同学得出:长+宽+长+宽。有的同学提出:长×2+宽×2,还有少数的同学得出了:(长+宽)×2,其实采用这三种方法都能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同学们展开讨论,兴致勃勃,思维如潮,大有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气势。再如学生在学习三角形和的时候,在学生通过拼拼凑凑的方法得出三角形三个角的和180度时,紧跟一句,如果老师画一个四边形,你能计算出四边形的四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吗?如果你会做,应该怎么做?这样就能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探求问题。比如在学习圆的认识之前,我就预先布置学生回去想为什么自行车、汽车的轮子要设计成圆形的。同学们可以回去阅读书本上《圆的知识》,也可查找课外书籍,甚至上网查找。因为这些都是同学们身边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还可将近阶段自己阅读的收获记录下来,在班内进行交流,评出演讲小博士,数学小天才,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加强了知识的传播和流动。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没有一定的模式,只要深入地钻研教材,多方学习,多了解学生,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教学原则来精心设计。定能创设出活泼、热情、跃跃欲试的问题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在获得知识过程中的探索欲望,创造欲望和竞争欲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93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