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中融情 学中悟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万勤燕
刘勰曾说过:“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学生有了较丰富的情感体验后,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写出有感情的文章。但在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却太注重理性分析和追求知识的灌输,忽略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致使语文教学枯燥无味,死水一潭。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最大程度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让人在最佳状态下理解和掌握知识。良好的情感体验会促使知识的掌握,而知识的积累无疑会使良好的情感程度加深。所以,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教师应充分调动情感因素,发挥其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呢?
一、营造一种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围,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黑格尔说过:“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业都不会实现。”教师首先要对每一堂课、每个教学对象倾注热爱的情感。一个对语文教学没有兴趣,不热爱学生的教师是不可能上出情感饱满的语文课的。所以,语文教师要做一个知识文化的传播者、思想情感的教育者,自己必须首先具备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这个世界来源于他对事业的执着,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思考。如果缺乏这个根本前提,那他是很难走进教材,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的。
其次,课堂教学离不开生动感人的语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为沟通教材与学生情感世界桥梁的教学用语,不仅要做到准确简明,还必须具有感人心的艺术魅力,即要有情感的蕴涵。语言一旦注入了情感,就如同注入了生命的活水,它所流经的地方都会开出生命的小花。如果你的教学语言充满了对学生、对生命、对人生的真情、挚情、激情,那么你的语文教学就具有了情感的穿透力和美的感染力,就会在学生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震撼力,甚至对学生的人生态度、人生道路的选择都会产生不小的影响。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自信、张扬的个性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人格上的平等是学生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之一。那种明朗的、乐观的心情,能使学生在思想海洋中自由遨游;而郁郁寡欢的苦闷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情感力量,建立民主、平等、互相促进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愉悦自信、宽松自如的氛围中有所发展,有所提高,有所创造。事实证明:学生对教师给予的态度都非常敏感,他们最不喜欢厚此薄彼、不能公正地对待他们的言行的老师。不喜欢这个老师,往往也学不好这个老师所教的这门学科。此外,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而自信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借助语文课对其自信心进行培养十分重要,要充分利用课堂讨论,张扬个性,鼓励创新。教师的提问要因人而异,为他们创造各种成功的机会。同时要合理运用鼓励性评价,要改变用―把尺子去量所有学生的做法。让所有学生在不同层次中体验自己的成功,使他们相信自己也有用武之地,从而信心十足地面对下一次挑战。这种民主和谐的师生情感交融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催化剂,也是衡量检验课堂成败与否的重要标志。
三、重视作文中的情感交流,疏导学生的情感,形成优良心理素质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情者,文之经也。”可见文章是心灵的产物。如果学生心里堆积的情感不能及时排泄,心中淤积问题不能解决就会形成心理障碍。作文批阅为语文教师提供了与每一个学生交流思想的独特机会,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写日记、周记及话题作文来排泄不良情绪。只要是学生信得过的教师,学生就会在作文中倾诉他的喜悦、烦恼、体验、感受,把自己的思想袒露给你。教师应真诚地理解,针对性地引导,及时发现学生心理上的不健康之处,并给予适时疏导,为他筑起一道“心理预防线”。“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那些恶的、丑的方面压制淘汰下去”。搞好作文教学和做人的其他工作一样,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自尊心强、喜欢鼓励的特点,浇以爱的甘泉,密切师生情感,使学生爱上作文课。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文本及学生实际,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控制能力,引导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开朗、热情地面对学习、生活。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教师应从不同的角度融情于教,用不同的方法去感染学生,对学生施加一系列情感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可以作用于学生的记忆思维和感情,还可以引起学生欢乐、愤怒、感动、同情等体验,使课堂洋溢“情”的氛围,让学生能在学中悟到情。因此,语文教学要达到一种理想的最佳状态,就得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在一种积极情绪中学习,同时又从学习中获得一种积极健康的情感熏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98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