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有“情”学有“味”对体育课堂的推动与延伸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通过跪跳起教学过程中出现的3个教学案例的剖析,总结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的经验体会,突出了情感教学法和趣味推动法的重要意义,提出在课程设计、教学环节、课后体验等方面加大教师的情感投入,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带给学生体育学习的美好感受,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持续学习等方面品味体育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跪跳起  教学方法  教学行为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5(b)-0135-02
  跪跳起是小学三四年级体育课技巧教学内容之一,对发展学生腰腹力量和身体协调性具有很好效果。同时,该动作也有一定挑战性,对于小学水平二阶段零基础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针对该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笔者以自己在体育学科优质课比赛中的教学实践为例,结合磨课中一次次教学行为的微转变,对让学生在愉悦氛围中感受体育教学中的“情”与“味”进行反思和探索。
  案例1:参赛前,针对跪跳起教学要求,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思路:教师示范跪跳起→分解动作摆压练习→支撑跪跳练习→设置三个练习高度(从逐渐降低高度的体操垫跪膝跳下,让学生体会脚背用力压垫、两臂摆动、提膝收腿、双脚平稳落地的动作要领)→平垫上跪跳起→独立完成跪跳起动作。在从高垫到低垫的实际练习过程中,多数学生表现出迟疑、反复、胆怯等情形,并没有较快完成跪跳起的动作。这是为什么呢?
  案例2:在教授跪跳起摆与压的分解动作时,笔者要求学生两脚并拢、脚背绷直贴垫,跪坐在体操垫上,听见教师发出“1”的口令时,学生说“摆”字,同时脚背压垫,膝盖上提,两臂迅速摆至前上举位置;听见教师发出“2”的口令时,学生说“压”字,同时两手经体前向后摆,屈髋臀后坐在脚后跟上,向下压垫。在实际教学时,笔者发现刚喊“1”的口令时,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动作上,很少听到“摆”字的回应声;当听到“2”的口令时,也只有部分学生发出蚊子一般的微弱回应声。这是为什么呢?
  案例3:体育课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教师站在操场中间大声呼喊讲课,不少学生却四散开去无动于衷。笔者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时,我对学生讲:“听我说,看这里!”学生未必会看老师。可是换一种方式,当我说:“嘿,你快看!”学生往往一下子就把头转了过来,跟上老师的思路。这又是为什么呢?
  经过教学实践,笔者认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刻认识到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注入真感情,师生之间要有情感上的交流互动,学生才能从心底接受老师,接纳教学。
  1  授课要有“情”:带给学生体育学习的美好感受
  1.1 课程设计重在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富有趣味性的教学设计能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催生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设计课程内容安排时,教师应力求使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富有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体验愿望。本着这一原则,笔者重新对跪跳起教学思路进行完善,围绕重点难点,巧妙设计出脚背打鼓、支撑跪跳、扬手摘桃等趣味游戏活动进行铺垫,即:教师示范跪跳起→分解动作摆压练习→学生体验跪跳练习→找到自身发力点→两人互助体验跪跳起→尝试独立完成动作→完美展示跪跳起动作。这样,每一个教学环节精心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脚背打鼓时,让学生们模拟敲鼓的节奏,单脚轮敲,由轻到重,双脚同敲,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由强变弱,阵阵“鼓声”一下子唤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打大鼓”的支撑跪跳更是将学生的情绪带到高点,有效提高练习的效果,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1.2 课堂教学重在赋予学生美好体验
  1.2.1 教师的情绪要富有感染力
  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学生情绪很容易受到教师情绪的感染。教师以轻松愉快的情感营造师生默契融洽、生动愉悦的课堂气氛,学生就会对教师便会产生一种亲切感信任感,从而保持良好、积极的学习心态。
  1.2.2 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感召力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教师通过语言可以向学生阐明要求、方法。因此,教学语言应力求严谨简洁、亲切生动、快慢得当、富有情感,这样才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1.2.3 教师要给学生成功的体验
  体育学科不单单定位于教会学生体育动作,应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体育道德等,这才是体育学科价值和功能的重要体现。在跪跳起课上,笔者引导学生不要急于一步到位,按照分解动作由浅入深地练习,让他们逐步克服紧张、胆怯的心理,树立“我能行”的信心,最终成功跳起时,享受战胜自我的快乐。
  1.3 课余时间要增进师生情感融合
  “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职责,决定了教师的工作时间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在课余时间,教师也应该做学生的好朋友,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2  学习要有“味”:让学生充分品尝体育学习的乐趣
  2.1 从“要我学”走向“我要学”
  为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笔者给部分学生一张学练单,让他们仔细观看学练单上的动作,明确跪跳下的动作方法,再按照練习要求,各小组进行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学练单上的内容根据课堂上的实际需要,如练习任务、动作要求、评价标准等灵活设置。这个做法,既可以让教师腾出更多时间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更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强化他们的小主人意识。让体育教学从“要我学”升华到“我要学”的境界。
  2.2 从个体学走向合作学
  在体育项目中,很多都是合作项目,需要个体与其他人进行交流互动,才能体验到体育的欢乐。这也正是体育学习与一般文化知识学习的明显不同。有鉴于此,在体育学习中,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多参与集体活动,多与他人合作,体验合作赋予体育的独特魅力。
  2.3 从一师教走向小导师制
  讲解、示范、练习、纠偏、蹦蹦跳跳、左冲右突,在较为敞开的空间内老师忙得不亦乐乎,这种体育教师一人的独角戏,正是传统体育课教学的“经典模式”。这种模式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也有不可避免的弊端,就像案例3中所提到的——学生对站在操场中间大声呼喊讲课的教师,无动于衷、置若罔闻。为了提升教学效果,笔者在跪跳起教学实践中引入小导师制,即请先学会的学生充当小导师,帮助其他同学领会动作要领,再分组进行、相互评价、以教促学。这种看似简单的做法不仅强化了学生的责任心、提升了学习的积极性,还间接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可谓一举多得。
  2.4 从课内学习走向“第四十一分钟”学习
  一堂40min的体育课,对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培养锻炼兴趣是有限的,学生更为重要的或更长时间的体能锻炼,只能在课外进行。所以,一节体育课的结束,不应该是一种体育学习的休止,而是一种体育锻炼的开始。教师应该大力引导学生走向“第四十一分钟”的学习锻炼,或者说不仅要向“40min”要效率,更要向体育课后要效益。就像笔者在跪跳起教学中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发放跪跳下学练单一样,很好地把课堂学习向课外进行延伸。有人说,教学观念转变难,其实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更为困难,因为知易行难。笔者在实践中遇到的小问题,唤起了对教学行为上转变观念的反思和探索。这种转变不单单是公开课上一瞬间的转变,而是寓情于教、寓乐于学,让每堂体育课都变得有“情”有“味”,让学生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1] 嵇明海.有效教学——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耿培新,梁立国.人类动作发展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8.
  [3] (美)菲里斯.卫卡特,著,动作教学[M].林翠湄,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47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