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层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志新
所谓“教学”,就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指“为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潜能等差异,而采取的教学策略”,其实就是“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我们作教师的都熟知的应遵循的教学原则之一。过去,因为我们对此认识不足,具体操作时便大打折扣了。新课程标准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突显了“因材施教”的意义,同时,也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思考如何“分层教学”的问题。“分层教学”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具体讲,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课堂教学中体现层次性
过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惯用的策略是“顾中间,舍两头”,这虽有分层之意,但它不符合新课标要求。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很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而这种过程往往是通过探索、解答一个一个的问题来实现的。作为学生学习指导者的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新旧知识的衔接、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且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然后,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获取知识,并感受成功体验。
二、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体现层次性
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就要尊重现实,承认差异,因此布置与批改作业就不能“一刀切”。在布置作业这一环节上,老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层次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力所能及。不仅作业内容要体现层次性,批改中评价标准也要分层;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运用不同的标准去评价,让学生在作业中体验成功。
三、对学生的评价体现层次性
要尊重现实,我们就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学生。要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应把“是否进步”作为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换句话说,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关注他们的发展情况。
我们要树立“成功乃成功之母”的观点,因为只有不断成功,才能使人不断地看到希望,增强自信。“分层教学”的出发点,就在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体验,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充满自信。值得注意的是,分层不是分级,在分层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将学生按成绩分成不同等级,避免使学生产生不适的优越感与自卑感。怎样才能使“分层教学”更加有效,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完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00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