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兴趣培养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屈小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学习是离不开读的。读,是语文教学的一把金钥匙;读,注入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反复读,学生能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能理清作者的思路及文章的脉络。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我认为语文教师无非引导学生练习看书、作文的本领,主要是透彻理解课文。而所谓理解,须反复玩味课文,由字句章节而通观全篇。”“反复玩味”课文,重要的一条则是多读,入情的读,才能品出味来,即“读中悟其神”。作为语文教师应从学生的读入手,培养学生“读”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读的兴趣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示范领读 掌握读技
“授以鱼,不如授以渔。”想让学生人情入境的读文,首先得让学生学会怎样读,这就必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通常我采用每篇课文除范读外,还进行领读。让学生先学着读而后自己悟读,最后再小组内分工读,互相读,互相评读、议读,让学生在听读中领悟朗读技巧。时间久了,学生也逐渐的悟出一些朗读技巧。如:朗读时是气息支撑,不是声音大能喊就是出色的朗读;还有读时的声调要有抑扬顿挫的变化,高低音要得当,感情要饱满,语速随音调变化而时缓时急;以及读时吐字要清,做到字正腔圆,心口合一。有了这些朗读技巧,学生就能顺着这些“门道”很快进入角色,自然地入情入境来读。也因此对文章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这就是读的“魅力”。
二、搭建平台 体验成功
如果只是让学生一味“读”却不给孩子们提供展示的机会,那么前面所做的努力最终是枉然。所以,根据孩子们好胜心强的特点,我利用早读时间间隔性地安排“朗读擂台赛”,通过比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让学生尝到读的“甜头”,体验成功的喜悦。当然有成功就有失败,对于失败者我通过耐心地帮助、鼓励,让他们有再尝试的勇气和自信心。如我班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常常因为成绩差而遭到同学们的“白眼”,上课从来都不愿意表现自己。但我发现她的音色特别好,于是,我找她谈话,帮她分析她的优缺点,鼓励她参加“朗读擂台赛”,通过我的帮助和她自身的努力,她终于勇敢地站在讲台上了。她用美妙的声音把教室里的每个人带入了索溪峪的天然美、野性美以及索溪与山路的嬉戏,她的朗读声在她轻重缓急的停顿中,抑扬顿挫的语调中曲折起伏。一幅幅优美而动情的画面浮现在了我的眼前,我似乎还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悦耳动听的鸟叫声……当她的朗读声随着音乐的停止而终止时,作为听者的我们还沉浸在“美丽的风景”之中,一时还难以回过神来……接着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她冲我笑了笑,好象在说:“老师,我成功了!”。是的,她成功了。她的成功促使了班上其他同学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读”中去了。而她本人也有了自信心,向更高的目标发展。
三、音文并茂 创设情境
音乐能激发人的情感,带人走入美的天堂,朗读时如果加上音乐效果的烘托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尤如灵秀之泉的滋润,会自觉地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去揣摩作者的心境,唤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产生强烈的情绪音响。记得我在教学三国时期曹植的《七步诗》时,我在授课前没对这首诗产生的背景做任何的解释,而是先放了一首刘欢的《七步诗》歌曲,刘欢用音乐的形式把诗人对同胞兄弟苦苦相逼的无奈、悲痛全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当学生听完这首歌再谈感受时,几乎异口同声说出:“很悲!”,有了这样的学境;这样的基调,学生读时因音乐的渲染而自觉的用“悲”的语调去读诗、去悟诗,学起来也能很快找准角色,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音乐它不仅可以创设情境,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同时,配乐朗读是朗读水平提高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朗读技能,而且学生又对这种技能十分的感兴趣。所以我认为音乐也是培养学生读趣的一粒不可忽视的催化剂,他可以将学生自觉地带入情中进行朗读,同时也激发了朗读的兴趣。
除以上几个方面以外,我还采用课前热身,提供课外书籍、安排朗读时间等方法来激起学生读的兴趣。通过将近两个学期的努力,我发现学生虽然读的水平没有达到我预期的目标,但学生对读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动力,我相信只要有了读的兴趣,也就拥有了学习语文的一把钥匙,那么语文教学效果一定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08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