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就业的高职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汝芳 张燕茗

  摘要:作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其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方式,从而使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易于脱颖而出。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教学改革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要手段。“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学改革是提高高职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2―039-02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内涵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定位的基本原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赢得社会认可、获得持续长远发展的必要策略。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我们可从三个层面理解。一是从宏观层面看,“以就业为导向”体现了一种高等职业教育面向社会办学的思想和理念,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兼顾“职业”与“教育”这两大基本要素;二是从中观层面看,“以就业为导向”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它是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状况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三是从微观层面来看,“以就业为导向”展示了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和发展的具体途径与方法,属于操作层面。“以就业为导向”使高等职业教育在学历教育的前提下,创造性地采用认证教育和认岗培训完美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
  正确把握“以就业为导向”的基本内涵,有助于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正确处理与其他不同教育类型之间的关系,体现高等职业教育职业与教育相结合的特色,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教学改革。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一般职业”的导向性与“技术教育”的类型化,表现出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灵活性与多元化。它既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与建设的指导原则,又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成果的衡量标准。
  
  (一)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看改革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应用人才的教育机构,其教学应以提高学生技能技巧、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职业适应学习能力为指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等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等职业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唯有如此,高职毕业生才能满足社会需求、符合职业需要、适合岗位的需求,真正成为生产第一线急需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二)从现行教学模式的缺陷看改革的必要性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高等职业教育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途径单一,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仍采取课堂教学为主的方式,是一种教师主动型的教学模式,学生自主能力、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更好的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实用指向相悖;片面强调所传授知识的广度而忽视知识的深度,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强,也不利于学生科学思维水平的提高。“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是改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
  
  (三)从高职学生就业难的现状看改革的必要性
  当今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也难以取得主动地位。究其原因,除社会结构性就业难外也不乏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因素。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是理论课程比例较重,课程内容陈旧,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与针对性不强,使学生获得生存与发展的职业适应能力受限,在学术上不如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在职业能力上不如短期职业培训机构的毕业生,达不到职业教育应有的质量标准,导致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问的脱节,造成就业困难,使社会和学生都对高等职业教育产生了怀疑的态度。实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有助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就业,从而获得高等职业教育长远持续的发展。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学改革措施建议
  
  高等职业教育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首先,应遵循以下原则,即实用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人文关怀原则、特色思想原则;其次,要以就业为导向,建构一套能够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一)以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为主线,优化教学内容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育类型,其教学应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技能为主要目的。重视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色,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特点;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在实施过程中应突破常规,体现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体现学科技术,体现当代高新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要求高职院校在教学模式改革时加强专业建设,完善课程计划,优化课程安排,合理安排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使这两类课程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在课程设置中,要避免培养目标脱离实际的现象,进而达到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其在职业领域的竞争力的目的。
  
  (二)引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高职教学必须能够体现高职生的职业性、技能性、应用性的特色。通过采用开放式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生生互动,营造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提高教学效率好质量。开放式教学环境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应加强专业建设,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培训,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结合项目、任务驱动、案例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强教学互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就业为导向”要求以学生能力为本位,在基础理论知识够用、适用的基础上,围绕某一职业岗位或某一职业岗位群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帮助他们尽快完成从学生到职业工作者的角色转变。
  
  (三)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学生技能训练
  “纸上得来终党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提供充足的训练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技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实训基地对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长期以来,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应着眼于生产实际,使学生置身于仿真的职业氛围之中,并在其中得到基本的实践技能训练。高职院校应加强与社会生产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坚持校企合作,努力拓展校外实训基地。根据企业性质的适合度、企业岗位的对口性,有选择地签约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使校外实践“岗位化”,校内实践“仿真化”,从而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四)以产学研结合为机制,推行“顶岗实习”制度
  高职院校教育应该处理好“职业”与“教育”的关系,培养目标既非纯粹技师,亦非专门学术精英人才,而是要培养具有科学思维方式和较强学习能力的高级技术类人才。实施“以就业为导向”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高职院校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手段应该与岗位实际情景相适应,加强产学结合,同时应该加强学生研究学习能力的训练与提高。坚持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院校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使用岗位实际情景手段,推行“顶岗实习”制度,开展订单式培养,帮助学生理解本地区、本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及其职业技术与职业岗位的特点,进而为企业提供人才与技术的强力支撑,为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完善评价体系,采用“学生、教师、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
  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建设与质量评价,评价方式应采用“学生、教师、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建立与高等职业教育相适应的考核方法,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在多元结合的评价体系中,教师考评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在校表现,考评过程中除应考虑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外,还应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根据评价标准评判教师评分是否合理,并有权质疑;企业按照学生顶岗实习态度及工作业绩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社会以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依据对其进行,评价。以多元评价为导向,提高高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高,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实践证明,只有“以就业为导向”,把学生引向实践最前沿、创新第一线,让学生亲自参加实践,在实践中发展个性、鼓励创新,培养创新能力,最终形成较强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高职教学改革才可能取得成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14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