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课程设计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余 瑜
摘要:课程设计改革是许多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从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困难出发,以《外贸跟单实务》课为例,阐述了先进课程设计的理论思路。
关键词:外贸跟单实务;课程设计;改革
一、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困难及出路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技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数量在日益增大,而这类人才主要是由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负责培养,因此职业教育的地位被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然而在今天的职业教育课堂上,到处都可以看到不适当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从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可以看出。从学校发给学生的调查问卷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的评价是“无聊”“无趣”“没用”,但为了得到毕业证书,学生不得不勉强应付。学生的态度又引起老师的反感,老师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和回报,由此抱怨“生源”的质量太差,许多高职学生根本不具备上大学的基础,没法教。于是师生之间形成恶性互动。这种现象在高职院校中比比皆是。
所幸许多职业院校已经意识到了这种恶性互动,并以评优、创示范为契机,开始编制一系列针对自己学校特点的教学改革方案。课程设计的改革就是方案之一,因为课程设计是否合理是教学能否生动的基础,是能否得到学生普遍认同的前提。
二、传统课程设计与先进课程设计的比较
(一)传统的课程设计以知识系统为导向、突出知识培养目标,而先进的课程设计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培养目标
在传统的课程设计中,教师无视学生的入学水平,无视职业教育的职责和定位,把传统高校的一套做法直接搬到职业教育课堂中,总是希望在学校里把尽可能完整的知识系统灌输给学生。而实际上,许多学生在入学之初就不具备上普通大学所需要的计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推理能力。在欠缺基本能力的情况下被盲目灌输系统知识带来的后果是:学生学习知识有困难,能力也依旧得不到培养。而先进的课程设计由于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课程的实例、实训和主要课堂活动都紧紧围绕职业目标的实现在进行。因此不必拘泥于知识系统框架,讲授可以更加务实,容易激发学生兴趣。此外,先进的课程设计突出了能力培养目标,这就弥补了学生在入学之初各项基础能力的欠缺,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吸收。
以《外贸跟单实务》这门课为例,如果按传统的课程设计理念,教师应该完整地讲述从审查外销合同到审核信用证再到验厂等一系列跟单流程的九大步骤,每个步骤都从概念、基础知识讲起。例如讲审查外销合同这一步骤时,必然先介绍合同的形式、合同的内容等相关基础知识,再讲如何审查,唯恐学生没学到与合同有关的任何一个知识点。但是按照先进的课程设计理念,教师可以不在乎知识的系统性,而重在强调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这一环节的讲述中只需举案例让学生自己总结合同审查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即可。同时这也不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因为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案例自己总结合同的形式等相关基础知识。很显然,这种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对细微错误的敏感性。
(二)传统的课程设计以教材为载体,而先进的课程设计以项目为载体
传统的课程设计紧紧围绕教材展开,而教材对于每个知识体系的叙述往往是以抽象的知识概念引入。于是依据教材,教师先讲解新概念、定义、定理。进行逻辑推导与证明,然后学生用实验对知识理论进行验证。知识讲解完毕,验证完毕,最后才是老师介绍知识应用的实例。“先学后用”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手段是问答、习题与练习,所以用大量题目巩固知识,练习解题技巧,归纳解题方法。这种课的特点是,给学生讲书:围绕通用知识体系、知识点、重点、难点讲书。理论课与实践课通常是分离的。
先进的课程设计紧紧围绕项目展开。教师先归纳出该门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哪些能力,然后依据不同的能力培养目标将知识体系划分为若干项目。这些项目不要求涵盖知识体系中的所有知识点,但要求学生必须每学完一个项目掌握一种能力。在开始每个项目的学习时,教师可以从案例引出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并回答。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中,学生可以先模仿,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更多的是行动引导。
以《外贸跟单实务》这门课为例,传统的课程设计理念是依据教材对于跟单流程编写顺序一步步讲,先讲托运,把关于托运的所有知识点都讲完后再讲办理保险。因此对于托运和办理保险中涉及的计算问题自然也是分开讲。但依据先进的课程设计理念,我们完全可以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为目标单独设计一个项目,将这门课程知识体系中涉及的所有计算问题合起来一起讲。再有就是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训环节的结合问题。一般情况下,教师对于此类操作性较强的课程都会设置专门的实训课时,但往往是在理论教学完成之后进行。这种划分依据是上课方式的不同,实际上就是印证了传统教学的老观念:前者以教师讲授为主,后者以学生练习为主。其实两者完全可以相结合,因为在先进的课程设计理念中没有上课方式的划分,一切皆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这门课程的实训环节――在机房用外贸实训软件对外贸业务流程进行操作,很显然是在锻炼学生对业务流程的熟悉和掌控能力,因此可以归入这一项目的课堂学习中。
三、《外贸跟单实务》课程的总体设计
(一)课程目标
1 把课程从知识讲授型为主,变成知识应用型为主。与传统教学中先讲授理论再用理论分析实务相反,本课程教学将从分析外贸跟单业务操作中的常见案例人手,从案例分析中引导学生提炼总结理论性基础知识,再鼓励他们运用这些基础知识自主分析其他相关案例。
2 把课程从以理论思维为主,变为以能力训练为主。本课程将采用引导式教学法,要求学生对每个知识模块的理解都从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入手,从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新知识,总结新知识的能力。本课程还将设置外贸跟单实训环节,让学生在外贸虚拟平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合作完成整个外贸业务流程的操作,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实际业务操作能力。
3 把课程内容从以教师讲授课本知识为载体,变成以完成项目任务为载体。本课程将设置三个项目:跟单流程、单证审核和外贸英语。三个项目的知识内涵与教材有一定的联系又不完全依附于教材,各自有不同的侧重点。每个项目学完后都要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项目的学习。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和依据
本课程三个项目的设置是根据专业能力培养目标拟定的。其中跟单流程项目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跟单基础知识及跟单流程,相关费用的计算。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业务流程的熟悉和掌控能力;单证审核项目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信用证的审核,单证不符时的处理方法及部分主要单据的缮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单证的敏锐观察能力;外贸英语项目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跟单员常用口语,看得懂专业英语及熟悉外贸函电的写作。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专业英语的熟练运用能力。
(三)课程实施的主要教学策略
1 启发式教学法
此法又称暗示教学法,它是通过暗示手段激发学生心理潜力,加速学习进程,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中的使用效果十分显著。
2 研讨式教学法
即为学生提供提出问题和探讨问题的机会,讨论并解决其他教学形式无法解决的问题。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特定题目各抒己见,然后展开讨论,互相切磋。最后由教师对主题进行归纳性的小结。这种教学法在跟单课中尤其重要,因为每讲一个知识模块都要从案例讨论人手。
总之,当代职业院校要培养的是面向市场的高技能的企业人,而不是面向考场的博学的读书人。因此课程设计改革应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必须把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自我学习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以保证学生走上社会之后的持续发展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21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