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有效的产学研结合模式培养技能型应用性人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良军
摘要:产学研结合是以培养技能型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的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特色形成的关键。本文以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办学模式为例,阐述了其坚持走“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能型应用性高级人才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技能型应用性人才
收稿日期:2007―03―05
作者简介:马良军(1969―),女,唐山人,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我院长期以来一直坚持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努力建立学校、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合作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总结以往经验,结合新的中央关于职业教育的精神,我院尝试进行了校企合作的两种模式探索:我院目前有两个校办工厂和一个宾馆,针对现状,建立两种校企合作的模式:校办产业、与校外企业合作。
一、切实办好校办产业
首先,按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校办产业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校办产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成立校办产业董事会、监事会,以加强和完善校办企业的财务制度、管理体制和生产组织体系建设。增强校办产业应对市场的能力,正常发挥生产与教学、科研有机结合的综合功能,为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场所、资金和质量保证,并在加强产学研结合力度和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创新活动中发挥基础作用。
其次,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专业优势兴办校办产业。学院通过对两个校办工厂和宾馆的员工进行培训的方式,来提高这些产业部门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其次,通过选拔技术骨干进行高技能培训,培养一批高级技工和技师,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校办产业更加突出专业实践功能,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自身特点,有效安排多种技能、多种岗位的培训,使实践教学计划和要求能够真正得到落实,为专业教育提供相对真实的职业环境,为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关键技能和特长技能提供有力保障。各系学生在前两年学习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第三年开始进入工厂和宾馆,半工半读,顶岗实习,由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企业技师、高级技师、工程技术人员指导,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高学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质量。此外,推行“五证制”(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英语、计算机、创新能力证书),五证齐全方可毕业。教师每年有1~2个月时间深入工厂和宾馆,接触大量的新东西,包括新设备、新产品和新工艺等等,加深其对生产实际的了解,在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的同时,又反过来开展教学改革,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二、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
在办好校办产业的同时,我院还积极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目前已经建立了几十所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主要的培养方式有以下几种:
1.订单式培养。企业根据自身单位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与学校共同确定技能人才“订单式”培养方案,校企共同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我院与曹妃甸的一些企业即采取此种合作方式。
2.企业员工培训。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向学校派送在职员工进行“委培式”进修,使职工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并取得相应的证书,使学校成为技能人才教育培训中心。
3.企业为学校提供教学服务。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技师和高级技师,聘为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其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协助学校分析某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2)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制定某一专业的培养目标;(3)按照教学规律,与学校骨干教师一起设计某一专业的教学模块和开发教学项目;(4)针对某个教学模块,协助校内教师完成培训学生的教学任务,或培训校内师资,提高校内教师的综合实训技术水平;(5)对校内“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为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出谋划策。
4.企业在学校建立研究开发机构或实验中心。企业利用学校的智力资源和专业优势,建立技术改造、工艺改良等方面的研发机构或实验中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5.企业为学校提供教学实训条件。学生实习的时间有一至半年不等,学校与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共同管理学生、共同制定实习计划与大纲,共同考核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6.学校依托企业培训教师,参加企业生产实践。学校每年利用假期时间或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机会,选派各个专业的教师参加企业生产服务实践,提高教师的技术技能水平,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师“双师型”素质的提高。无论是校办产业,还是与校外企业的合作,都要本着企业是学校培养技能人才的出发点和归宿,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既符合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又满足了企业人才的及时需求,是最实际有效的人才成长途径。只有这种真题真做,真刀真枪的实训,才能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形成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
三、取得的成效
我们确实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全面素质提高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构建了发展平台,缩短了学校与社会课堂与岗位的距离,促进了就业,中央海洋石油企业曾来我院一次性招聘90名学生。就业的需求两旺,又拉动了招生,今年高中后新生全部为第一志愿,数控专业统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远高于国家规定分数线,优化了生源素质。
我们应该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同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基础上,进一步积极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实现多方面、多领域的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任君庆,苏志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职办学的社会声誉〔J〕.中国高等教育,2005,(3)18-20.
〔2〕王前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教育,2003,(10)23-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34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