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素巧
摘要:素质教育是以教育的“三个面向”为指导,以提高国民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宗旨的教育。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分子,不仅要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本人通过教学实践,获得了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9-00-01
一、大胆改进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二物理教学中有导体和绝缘体内容,其教学目的之一是让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如果不通过实验教学,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这个实验如按教参指导做,实验现象不明显。我便向学生提问:你们有什么方法使这个实验现象更明显?学生回顾前一节课做的简单电路实验发现:用两节电池给灯泡供电比用一节电池供电灯泡要亮些。于是学生建议我用220V电源。这时实验现象虽然明显,但存在两个问题:(1)每次实验要牺牲几个小灯泡;(2)220V电源超过安全电压,对人体不安全。我做完实验后,当即引导学生分析这两个问题。又向学生发出号召:你们还有更好的办法吗?于是有学生说:“把灯泡换成电流表吧!”我对学生的办法作了点评,便布置了一个创意性作业:回家写出这个演示实验的改进办法,下节课看谁的方法好,就按谁的做。课后学生便积极讨论。一般物理课隔一天一节,但往往是没到我上课,很多学生便提交了各自的方法。有学生提出用发光二极管代替灯泡,还有学生提出用集成音乐片代替灯泡……对这些方法,我往往要在问设计者设计的原因后,再按照设计做实验。这些实验都很成功,这样不仅较理想的完成了实验,还能在课堂上听到美妙的音乐,也使学生感悟了创新后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利用趣味实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比如:在教初二《安全用电》一节时,我先从插座中分别引出一根裸露的火线和一根裸露的零线悬在空中,并用试电笔验证火线带电。然后问学生安全电压是多少伏?学生答:“36伏”。这两线间电压多少伏?学生答:“220伏”。再用万用表测量验证确有220伏。问:“谁能用手摸这带电的火线?”学生会说:“谁摸了这火线肯定会触电的,因为它比安全电压高出许多。”然后我说:“老师今天能抓住这带电的火线而不触电。”这时学生们一个个瞪大好奇的眼睛,有的还议论纷纷。这时我趁学生不备,悄悄地向自己脚下垫了一块准备好的又大又厚的干木板。再令学生安静下来,我用一只手去接近火线,并装作非常害怕的样子,手缩了又缩,这时学生又热闹起来。随后我装作鼓足勇气的样子,一把抓住火线,我竟安然无恙。这时学生安静下来了,一个个充满疑惑的目光。为了让学生揭开这个谜,我请了三个学生依次上来观察,学生很快发现了我脚下的大木板。顿时一些学生便问:“为什么站在木板上接触火线就不触电呢?”这时我没回答,而是要他们讨论,很快他们有了答案:原来木板是绝缘体,人站在它上面接触火线,相当于断路,没有电流流过人体,故不触电,从而得出了“单向触电”的概念。这时,有调皮的学生会说:“老师,您能站在木板上一只手抓火线,另一只手抓零线吗?”我装出很害怕的样子,学生好象“看出了”我的“顾虑”便提出了一个建议:让老师换个实验吧!我便拿了事先准备好的灯泡,一端接在火线上,另一端接在零线上,这时灯亮了,有电流通过灯泡。同理,人体代替灯泡也能形成电流通路,导致触电,从而又总结出“双向触电”的概念。这时学生又有了新问题:用绝缘体做鞋穿在脚上是否安全?绝缘手柄、开关的手柄等为什么都用橡胶、木头、陶瓷等绝缘材料制作,而电线的芯则用导体制作?这一系列问题在思考后就都迎刃而解了。这样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梳理了学生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做到了举一反三,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利用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逐步更新,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完电学内容后,我安排了一个探究性实验――判定电源的“+”、“-”极。这个实验我给的是一个没有“+”、“-”标记的电源。要求学生自选器材判定其“+”、“-”极。题目一布置,就有学生给出了方法:用电压表点触法:点触后电压表正偏,则“+”接线柱接电源正极,反偏则“+”接线柱接电源负极。我又问:“如果没有电压表和电流表呢?”有学生又说:“用发光二极管来判断,将发光二极管接入电路,如果发光,长脚接电源正极,如果不发光,长脚接电源负极……我总结了学生的想法,又问:“给一个小磁针,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判定电源正负极?”于是有学生想到了用螺线管来判定。然后逐一对学生提问,再给器材验证……
四、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物理课外科技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必要补充,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阵地。适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进行课外小实验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利用物理知识解释、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更好地拓宽实验功能,培养实验兴趣,提高养创新能力。如学习光学知识时可让学生磨制冰透镜,自制针孔照相机、潜望镜等,利用光学知识测定校园内旗杆高度,测定凸透镜焦距等;学习力学知识时可让学生制作刻度尺、橡皮筋测力计、潜水艇模型、密度计、小天平、杆秤等并运用这些工具进行一些简单测量,如测定一根头发最大承受的拉力,测定一些学习用品的质量等;学习电学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制作指南针、小电铃、电动机模型等等。新教材在“生活・物理・社会”,“WWW”等栏目设计了较多学生易学易做又有趣的课外探究性实验,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认真组织,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这些课外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课外活动既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思维创新能力,还能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拓展他们的知识领域。学生的独立思考、创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方法,将使他们终生收益。
总之,无论是实验教学,还是概念教学、习题教学等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启迪。只有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创新空间,才能开拓学生的思维之路,在教学中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90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