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光艳

  摘要:为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促进其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课程改革;语文教学;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2-0189-0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把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促进其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此谈谈我的认识和尝试。
  一、“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围着教师转,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呢?
  我认为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首先,师生关系平等是前提条件,只有师生关系平等,学生才可能有“自我”,才能有机会学习和研究。其次,民主是催化剂,在民主讨论氛围中学生才没有心理负担,做到畅所欲言,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见解。最后,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哲学中,“和谐”是指一个系统与外部客观世界之间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利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作了一些初浅的尝试,认为“自己预习、自提问题、自读为主”是学生主体性的重要体现,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为了在课堂教学中把“自己预习、自提问题、自读为主”落到实处,必须有学生自我监控作保障,否则学生自主学习就是一句空话,阅读教学的效果就不会提高。
  (1)自己预习。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经过经常性的预习,进行独立思考,慢慢就会养成预习的习惯,并从中摸索到自学的方法。
  首先要给学生提出预习要求,然后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还要让学生了解预习范围(看课文前的“预习”;看课后“思考练习”题;看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
  怎样使预习真正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呢?还应有自我监控的过程。在预习中让学生按照自我提问提醒自己。例如:我学会了课文中生字词了吗;用上了哪些理解词语的方法;我试着给课文分段了吗;了解主要内容了吗;我面出了文中重点词、句、段了吗;我画出了不懂的词、句、段了吗;我从课题中提出问题读书了吗;我把提出的问题(不懂的地方)努力地尝试解决了吗;我是不是把不懂的地方给落下了;我把预习范围预习全了吗等等。
  (2)自提问题。自提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开端,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预习中提出问题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航标灯,能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对学生读懂的部分教师坚决不讲,对于疑难部分教师要疏导性地讲,不要详细地讲解。
  要想自己提出问题并非易事,非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书不可,教师要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例如:1、从音、形、义提问。2、抓住关键语句在难点和重点处提问。3、联系上下文在课文平淡处提问。4、由人物言行去推测人物内心提问。5、抓住反常现象及矛盾之处提问。5、从课文题目或结尾处提问。7、联系生活实际或有关知识提问。8、从文章写作特点或比较优劣处提问。出出
  (3)自读为主。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读书解决,这实质上是唤醒学生由于传统教学失去的主体意识。自读为主需要教师帮扶,首先教给自读的方法(自读提问单),要经常性地训练。其次,要给学生充分的自读时间来保障自读顺利进行。
  二、“合作学习”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形式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改善传统的师生单项交流的方式,我把它理解为生与生,生与师,生与家长,生与一切人的合作,通过多项互动的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既让每一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也养成注意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要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因为自主阅读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不然,势必助长学生的依赖心理,又怎能进行有目的的讨论与交流呢?也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学生与课本深入对话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以集体的智慧攻克难关,也可以把自己读懂的内容和小组同学分享,其他同学如有同感,则互相补充,如有疑义也可以反对、辩论。在此过程中,思维与思维的碰撞非常显著,我们在激发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时,应该多注意教给学生一些沟通的技巧,尤其在出现意见不合时,更要去除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尊重事实,形成共识。
  三、探究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这次课改的重要理论支柱,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每个学习者都不应等待知识的传递,而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构建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与意义。”建构主义理论主张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感受,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建构自己合理的认知结构。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相对应,它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的自信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要在实践中进行,要求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借助课文情境,创设主动、互动、生动的学习局面,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给各类学生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索问题的意识。一节课,教师发言或活动时间多于学生,那么这位老师是一位不称职的老师,这足以说明,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重过程不重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获得理智的情感体验,积累知识和方法。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我小结说,愚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形愚实智,智叟用停滞的眼光看问题形智实愚。话音刚落,一位男生举手说:“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愚公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但我认为愚公还是愚,它可以在山上凿一个洞,这样比搬掉一座山更省时、更省力。”一石激起下层浪,其他学生有的听了哈哈大笑,说他错了,有的若有所思,说有点道理。我听后笑着说:“你见解很独特,其他同学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呢?”,这下学生的思维又一下被激活了,个个情绪高涨,众说纷纭。有的说,这是个好办法,有的说当时科学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更有的说愚公确实是“蛮干”而不知“巧干”出出,像这样的疑问应该说都有份量,表明学生动了脑筋,创造力有所发展。教师相机诱导,学生互相切磋、分析、争论,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使其最终内化为创新人格。这样争鸣式的探究既尊重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见解,又鼓励学生独特性学习,打破思维定势框架,从新的角度对事物重新审视和观照,想别人之未想,思别人之未思,提别人未提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一个成功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创新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真正让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04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