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校园暴力与学生生命安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旭敏

  摘 要: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使其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养成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校园暴力;教育;家庭环境;生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1-0085-01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对孩子的各个方面的疼爱更是有加。素质教育的进行也是轰轰烈烈,应该说在这样的优越环境下我们的孩子或者说学校该让家长和社会高枕无忧了。然而现实却不然,中小学的校园暴力行为愈来愈严重。因此,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使其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养成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已迫在眉睫。就此问题,本人有如下思考与同仁共商榷。
  一、校园暴力与生命教育的关系
  (一)生命教育的含义。生命教育就是“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养成学生的关爱情怀,使他们学会过现代文明生活”。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
  (二)生命教育的缺失是校园暴力频发的重要原因。近些年来,以学生为施暴主体的校园暴力案件一直居高不下,低龄化趋势也日益明显。导致校园暴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家庭、社会、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造成校园暴力的最主要的因素。
  孩子缺乏应有的生命意识,归根结底是孩子所处的环境(家庭、学校、社会)缺乏生命意识的教育。虽然素质教育、新课改都提出要把人当做一个全面发展的生命体看待,但在一切以升学率、成绩为重的功利倾向驱使下,学校教育依然是“只见分数不见“人”的教育,教育、管理工作缺失人性、人情和个性。为应付升学考试的压力,个别老师甚至会对“问题孩子”采取不理睬、疏远或讽刺体罚等伤害的行为。这种反人性、反生命的教育将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信和自尊,轻则导致他们厌学、自我放弃,重则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使他们极易成为校园暴力的施暴者。
  家庭环境和家长的教育方式也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人格形成。父母离异、家庭生活的不和谐或家庭暴力、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等很容易使孩子感到缺少尊重、关爱和安全感。但现在家庭多是以独生子女为主,更多则是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和放任,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形成是非以及价值的基本判断,以致唯我独尊、任性妄为。从而形成骄纵或暴力人格,遇到困难和挫折易走极端。
  社会风气和媒体文化对学生暴力行为带来的影响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社会不良风气尤其是大众传媒过度宣扬暴力、凶杀侵蚀着青少年,助长了校园暴力的滋生。
  此外,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差、人格缺陷、心理压力过重、应对方式不良等,也会导致他们通过暴力的方式来舒解压力。
  可见,我们的教育本身缺乏对生命的真正的尊重、珍视和关怀。因此,解决校园暴力需要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着手,从小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二、防范和减少校园暴力的生命教育措施
  校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内容上更多的是从道德、心理健康、法制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而忽略了生命教育;2、防范策略上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分析。要从根本上防范和减少校园暴力,就须从多个层面有效地开展生命教育。
  (一)提高对校园暴力和生命教育的重视和理解。首先应该提高整个社会对此问题的重视和理解。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需要转变教育价值观,使教育能够真正以生命的发展为本真,通过教育引导人认识生命的意义、发现生命的价值。
  其次,要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整个社会对校园暴力与生命教育的认识,。教师在生命教育的实施工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学生生命意识的强弱以及价值取向,更多的是在学校和教师的引导下形成的。因而,加强中小学生命教育师资的培训,配套激励教师开展生命教育的相关措施,自然就是生命教育措施中的重点工作。
  (二)加强生命教育的针对性。加强生命教育的针对性,有利于防范和减少校园暴力,提高生命教育的实效。青少年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喜欢表现自己,渴望得到别人认同。当他们内心郁积的困惑或愤怒无法释放时,在感情的冲动下,就可能会通过暴力达到目的。这就要求生命教育无论从对象还是内容、方法上都要有针对性。
  1.对象的针对性。教师及相关工作者要关心学生的情绪表现,注意发现学生的消极情绪,要积极寻找原因,而不应让受欺侮者忽略、忍耐或者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
  2.内容的针对性。社会交往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是生命适应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应该着力培养中小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驾驭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帮助学生适应与处理人生几个重要的关系。
  3.方法的针对性。一是学校可以将一些符合生命关怀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概括成规章,二是针对学生的行为,教师应掌握一些辅导策略,三是通过建立同伴关系调节团体,帮助受害者。四是强化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教育学生识别暴力的危险信号。
  (三)实现生命教育的有效渗透。针对目前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现实情况和生命教育的特点,我们主张通过教学渗透和适时的专题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的作用,进行生命教育。坚持以实践体验为主,以活动为载体,来开展丰富多彩的生命教育活动。
  (四)启动立体化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一项学校、家庭和社会积极互动的系统工程,需要三方密切配合,实现立体化生命教育。学校要和社区、派出所密切配合,加强对暴力的管理和监控,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校园环境,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另外,要注意营造生命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在校园里应大力倡导平等、公正、富有同情心的人文精神,培养孩子建立一种朴素的、人性化的道德情感。
  孟子云“人性本善”,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孩子只要有学校的正确引导和教育,有社会的关心,有一个健康干净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他们必将是阳光下一颗茁壮的向日葵――形正心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07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