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生物课程中自主性学习策略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晓媛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认为自己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种观点忽视了人的发展其实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是人的身心两方面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同时也忽视了人作为独立主体,其能动性对自身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模式下,学校和教师越来越多地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因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生的主动性在学习当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必须借助于学生的活动才能成为可能。离开了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目标就会落空,而学生活动是影响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学生的主体性是在生活中,通过活动而实现发展的,这就客观上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开展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多种教学活动,从而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提供机会,创造条件。而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成为很多教育者研究的热点。我从以下几点谈一下策略。
  一、合作学习,互补优缺
  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一个需要互相交流的活动。一个好的老师,可以很好地引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可见合作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策略。常见的合作学习有师生合作和生生合作两种。
  1.生生合作学习。
  主要形式有:①小组学习。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一组学生分工学习,然后组内交流,形成结论;②讨论。就是把学生分成两人、四人、六人一组,围绕同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讨论;③实验。采用两人或四人组让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来观察现象,寻找规律。
  2.师生合作学习。
  在学生小组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学习的体会,并提出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由教师点拨或学生互相启发,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师生之间的知识、情感等信息的多向交流。
  二、差异教学,面向全体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差异是指学生个体之间稳定的个性特点的不同。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能力、基础、学习方式、兴趣爱好,以及生活经历。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它呈现多层次的状态,所以要使学生的主体性获得发展,必须尊重主体之间的差异,才能更好地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
  学生也都是各具特点的独立个体。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指导,这需要教师对学生有充分深入的了解,应更多地与学生沟通,在教学指导中立足学生的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者的教育理想。
  首先,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了解,对其个体差异做到心中有数。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和教法,而且要以学生的特点和发展作为备课的前提,围绕学生的发展来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要根据个体的基础水平,找准其近期可能会达到的目标后,再确定教学目标。对每一个学生的要求不一定要一致,争取使每一个学生都“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让他们在学习中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不同层次学生可确定如下教学目标:“差生”能掌握教材最基础的知识,具有初步技能,基本完成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中等生能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生则要求进一步拓宽视野,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其次,备课时要备学生,即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考虑学生的共性,又要考虑学生的个性,考虑到一个学生的差异,实行分层教学和个别指导。如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注意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尽可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加强其成功体验。
  最后,作业要分层练习。作业的布置在其质或量上都应有不同的要求,“差生”做基本练习题,中等生多做几道自选题,优生还可以多做课外钻研题。这样使后进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多样教学,激发兴趣
  有效的学习需要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教师要在思想上重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挖掘教材的内容,巧妙运用各种策略,在课堂上营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氛围,让生物课堂高效,具有人文魅力,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
  1.多媒体教学激发兴趣。
  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多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能创设情境,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动情入境,有利于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强烈兴趣和渴望探索的动机。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给学生自己探索提供了充足的感性认识,也为其自学创造了条件,能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课后探究活动激发兴趣。
  生物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很难想象,不进行大量的、持续的探究活动就很难获得研究成果。另外,生物学作为人类认识自然的伟大成果,一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文化力量,同时人类文化的进步又极大地促进了生物科学的发展。所以说,探究性学习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有效媒介。新教材中加入了很多课后继续探究的内容,比如在学习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后,学生已经从课上了解到红绿色盲为伴性遗传。教师可指导学生到当地的医院,学校医疗所等机构去收集相关的数据,调查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与性别的关系。而学完一节新知识后,教师针对性地提出探究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对所学知识获得更深刻的记忆。
  3.扩展阅读。
  阅读理应成为学生最经常、最重要的课外活动。新教材中有很多关于视野拓展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作为学生很好的阅读材料,另外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横向和纵向上进行扩展阅读。如学习了染色体变异后,可以让其阅读一些关于变异的病例,还可以开一个染色体变异的研讨会。在学习基因治疗,转基因技术等一些知识点时,教师也应指导学生开展课后阅读,并交流自己所获得的知识。
  4.关注学生情感,发掘闪光点。
  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适时对学生进行激励,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首先,教师应注意多表扬、少批评,尤其对那些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很强的学生,要多观察,努力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激发其奋发向上的动机,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常有成功的体验;其次是激励,教师应关爱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会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四、先学后讲,步步为营
  过去,课堂教学更多采取“先教后学”。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中,教师要学会“先学后教”。这种做法可以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展开。近些年,很多学校在实践中推行“先学后讲、讲练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倡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性,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在学生自学、合作讨论基础之上,教师适时地拔高、点拨。学生自主练习时间应占据课堂的主要地位,课堂知识当场巩固消化。在教学顺序上先学后讲,凡是学生自学能够完成的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点拨、解惑,在学生遇到自己不能解答的学习问题时再重点讲解,并注意对知识进行小结,给予学生关于知识点的较为全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学科概念,使他们在习得系统的学科知识的同时,学会、把握全局的本领。
  总之,在课堂实践中让学生主动性得以充分的发挥是有效教学的精髓,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把课堂交给学生,而教师则是他们的引领者。这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08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