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锻造良好的学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绍敏

  随着高考的降温,新一轮读书无用论又有所抬头,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回报,而现实的家庭教育投资回报甚微,特别是普通百姓的家庭教育投资,近乎于血本无归,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学生厌学的现象越演越烈,辍学率节节攀升。在这样的大气候下,营造良好的学风,已成为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在此方面,我校做了如下几点尝试。
  一、加强理想教育,树立为生活而学习的理想,让学生愿学。
  理想教育的缺失,已经成了当代教育的心腹之患,许多学生生活没有理想,过一天算一天,学习是为家长学的,为老师学的,缺乏责任感与使命感。对此,我们经常利用班会宣讲名人事例,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同时,在学生中间开展学习目的大讨论,引导学生看清社会发展的趋势,了解知识经济下的社会发展态势,了解创新技术、核心技术在企业中的发展份额,倡导做时代的主人,做自己命运的主宰者。
  每学期开学初,我们通过《班级民主化管理》的形式引导学生自定自我奋斗目标,即《新学期的我》,写明自己最欣赏的名言,自己追赶的目标,自己的座右铭,自己最欣赏的歌曲,自己最崇拜的名人,等等。
  学期中,我们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工厂、村组,让学生了解,知识在现代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了解学校学习的重要性,深刻体会知识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引导他们与工人交谈,与农民交谈,与所有的劳动在生产第一线人交谈,真正体会到知识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价值,了解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的困惑,从而激发学生在校学习的积极性。
  其实,人从生下来那一天就开始了学习,学习原本就是成长的需要,是人生的渴望,我们从吃饭、喝水开始,从爬行开始,从学步开始,哪一刻曾离开过学习?从割开炕席开始,从寻找喇叭后面的声音开始,哪一刻曾离开过探索?学习与探索原本与吃饭喝水一样是我们生存的必需。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在知识经济时代生存,只不过我们所设置的学习内容,远远超出了学生生活需要罢了,部分学生暂时还看不到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由此产生怠惰情绪。因此,要想把学习转化成学生的一种需要,就必须创设条件,促使他们应用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愿学。
  二、进一步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会学。
  学习是一个科学的过程,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教给学生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我们从教育的基础理论入手,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及《创新思维的方法》等种书籍,最终达成共识:科学的学习方法设计,必须遵循三大规律,即人的认知规律,学科自身的规律,教育的规律。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从本学科的规律出发,设计出适应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为达到这个目的,我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要求,并且对全体师生进行培训,引导教师根据本学科的实际,指导学生如何预习、上课、复习、应考,让学生牢牢掌握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
  三、多方协作,营造浓厚学习氛围,使学生乐学。
  学习本是一件艰苦的事情,因此乐学一直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奢望,“寒窗读史论兴败,乘月吟诗解愁怀”,读书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之乐事。观古今于须臾,览天地于一瞬,难道不是一种快乐?当一个人把一件事看作生命的需要时,这件事便自然成了人生之大乐。和尚诵经如此,道士修道如此,儒士读书也是如此。关键是你把自己所做的事看作什么。如果把学习看作人生第一要旨,读书自然就会成为你人生的第一大乐事。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把读书看作一种时尚,这就是我们的追求。为此,我从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入手,指导阅读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每到重要的节日,如清明节、端午、教师节、中秋节、青年节、一二九运动等都开展读书竞赛活动。
  我们注重优化家教环境,让书籍成为家庭的主要文化渠道,要求每个家庭藏书不少于20册,要求家长“放下麻将多读书”。虽多遭怨言,但我们无怨无悔,最终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理解。
  我们注重优化校园环境、班级环境,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方墙面,都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天地。当自己的作品被装表一新展示在学校的某一显眼部位时,学生的那种创作自豪感、成就感被充分激发出来,创作成为一种动力。
  四、改变教学风格,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趣味性。
  在课堂教学方面,我们要求教师把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放在重要的位置。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做,学生能讲的教师不讲,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辅助者。能实践的实践;能表演的表演,在“动”与“活”创作中,展示学生的信息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力。经过一个阶段的操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许多教师尝到了快乐教学的甜头。
  教师素质、教学风格是实现快乐教学的根本保证。前段时间我看了一篇关于美国基础教育与中国基础教育对比的文章,文中美国民众看重的是“学生愿意上的学校”,而中国民众看重的是“成绩高的学校”;美国教师重在演课,而中国教师重在讲课。
  他山之石,可否攻玉?我们引导教师走出去,向周边的学校学习,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我们以网络为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联系本地学生实际,立足课堂,放眼课外,全方位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把学校教育转化为社会教育。通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各方面工作都有了切实的改进。
  总之,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非短时间可以奏效,但只要不懈努力,就一定会越来越接近目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12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