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练”促“解”的教学实践尝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昭辉

  摘 要: 高考地理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是解题能力强,谁能解题,谁就把握主动权,就能取得好成绩。怎样才能具备较强的解题能力呢?作者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练”。多练,巧练,有目标、有系统、有层次地练,最终就能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强化练习法” 提高解题能力
  
  一、对高考地理的认识
  在高考中地理要想取得好成绩,考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而且要有过硬的解题能力。现实的高考地理就像是一场解题竞赛,谁解题能力强,谁就把握主动权,就能获得好成绩。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一直以来,我在教学中总有一个困惑:学生在课堂上似乎都能听懂老师的讲解,也能回答老师的提问,并在老师的引导下顺利地完成练习。可一旦离开老师,学生却很难独立完成练习和作业,做题时不知从哪里下手,明显缺乏敏锐的思维能力,使解题过程从一开始即陷入瘫痪。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在教学中反复地调查和了解,我发现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学生不具备解题的学科知识基础,所掌握的基础知识比较零散,不系统,不牢固;二是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不灵活,不深入,生搬硬套,缺少对知识的有效整合与利用;三是学生长期疏于用脑,思维迟钝,思维习惯不好,久而久之大脑失去了敏锐性,思维丧失了灵性。学生之所以解题难,除基础知识薄弱的原因外,更多是因为训练太少,训练不科学。
  要提高解题能力,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强化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和监督学生多做练习,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技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有系统、有层次、有梯度的解题训练,充分利用课堂和课后的有效时间,帮助学生训练解题思维。为此,我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
  二、“强化练习法”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1.倡导科学训练为主的课堂教学设计
  首先,要抓住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讲练结合。尽可能利用多媒体和各种直观教具,创设情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也就是带着思维学习。进行问答式教学,让学生始终保持在思维状态下,随时展现思维成果,修正思维方式,通过这个过程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带着设问去接触和了解教材,然后以基础知识的训练成果作为教学评价总结依据,这样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及时的消化和很好的巩固。
  其次,要抓实课堂作业的即讲即练和课后作业的个别指导。地理学科的理科特性在高中阶段表现明显,同为文综小三科,但地理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远比政治和历史难以学习和巩固。在近几年的高考文综得分统计中,地理的平均得分明显比历史和政治低,这与地理的理科特性有很大关系,所以,强化对地理练习和作业的设计指导十分重要。首先,要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少讲多练,即讲即练,去繁就简,去粗存精,课堂上引导学生一边学习领会,一边思考完成习题,最好能当堂进行讲解,以便对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剖析和修正。其次,教师备课时要对课后作业进行精心和科学的设置,根据学生的实际设置作业的量和度,既让学生有任务,又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任务,即“跳起来,摸得到”,从中体验到解题的乐趣和完成任务的喜悦。要及时对学生的课后作业情况进行讲解和评价,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强调个性化的解题思维训练,因人施教。最后,要认真对待“学困生”,用耐心、细心和爱心去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激发自信,帮助他们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成就第二次学习生命。
  最后,可以建立课前小检测教学模式。课前小检测是检验和督促学生进行学习巩固的很好手段,让学生准备好专用的小检测本,利用上课铃响前后各三分钟左右的时间,针对上节课所学内容,以填空或选择的形式即时作答。老师读题,学生不用抄题,只写答案,检测结束后即核对答案,最后由老师对答题情况做简要统计并进行评述,以先进激励后进。经实践,这种训练模式游戏性强,很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颇佳,尤其对基础差、兴趣淡或懒惰的学生促进很大。
  2.强化地理教学中地图阅读技能的训练
  地图是传递地理信息的重要媒介和载体,是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也是各种地理检测中命题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一直以来,阅读地图始终是让学生头疼的一件事,它既是学生有效学习的绊脚石,更是学生顺利解题的障碍。所以无论是学习过程,还是应试解题训练,熟练掌握好阅读地图的技能都十分重要。对于地图阅读技能的训练,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落实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引导学生对照教材阅读地图。大多数高中学生受长期学习方式的影响,读书训练总是优于读图训练,所以强化读图训练应该从读书入手,由书到图。指导学生在阅读教材后,先在地图上对教材所描述的地理事物进行定位,然后借助地图把教材中描述的地理事物的空间特征(如位置、轮廓、地形、水文、城市等)和时间特征(如年月、季节、时刻等)在头脑中形成空间(分布)观念和时间(变化)概念,这就是通过读教材辅助读图的教学过程。
  第二步是依照地图要素反向分析教材。在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照地图默述和分析课文,先分题叙述相对固定的自然地理事物,如位置、地形、资源、气候等,再综合分析叙述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如人口、城市、环境、区域发展等。
  第三步是指导学生学会独立利用地图来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感知和认识地理事物及其变化,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探索或揭示地理事实的真相,从而培养良好的地图思维,增强读图、解题的能力。
  3.科学设计地理复习教学中的讲与练
  高中地理有一定的理科特性,但更多仍然表现为文科特点,它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性要求很强,所以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仍然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在高中各阶段教学成果检测的复习备考工作中,既要通过强化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又要通过练习来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尤其是高考总复习,时间长,涉及知识面广,层次复杂,系统性强,复习量大,必须对其进行精心设计和科学安排,才能保证复习效果和实现复习目标。如何上好复习课,使之既能行之有效又不至于紧张和沉闷?我认为只要抓住“练习”这条主线,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学生的解题素质就会有较大的提高。
  (1)重视主干知识的复习,加强知识的串联,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强调“双基”、突出“主干和实践”是地理新课程高考试题命题的原则。高考试题多是创新题,常常以“新材料、新情境”为载体,但考查的内容仍然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教材范围内的基础知识掌握扎实了,再难的试题也能找到突破口,因此在备考中要抓住地理学科内的主干知识,如地球运动、时间、日期计算、日照图判读,大气运动、天气与气候、大气环境问题,地壳物质循环、地形地貌、水体、洋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农业、工业、交通、人口、城市、环境、区域综合整治、可持续发展,等等。加强知识的串联,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尽量做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进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思维模式的构建为重点,重视地理解题思维能力的培养。
  地理解题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平时有一定的积累,而地理解题思维模式构建是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地理原理的应用和地理问题的分析均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学习时可根据这些规律,适当建立思维模式,使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如区域地理分析模式、气候分析模式、日照、日期图分析模式、等值线图分析模式、区位分析模式等。把一些貌似不相关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有机联系起来,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3)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注社会焦点热点,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关注我国国情与社会发展,注重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阐释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等是地理能力测试的目标之一。备考中既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要引导学生多关注现实生活、生产问题,关心国家大事,收集地理时事与信息,学会用所学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解释和解决地理现实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4)规范答题习惯,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
  答题规范,能用科学准确的地理术语表达解题过程和结果,就能获得满意的答题效果。为此在解题训练中应要求学生做到语言规范、条理清晰、答题全面,具体说就是“五步解题练习法”:第一是读题。细读试题中的每一个字,把题目中的有效信息或关键字词找出来,这是成功答题的基础。第二是读图。要做到一看图名表名;二看图例及分布,看坐标图中坐标轴的名称、数值、单位等;三看图中各地理事物的经纬度、海陆分布等信息。第三是审题。弄清题目问什么,涉及教材中哪部分内容,题干及配图中可以利用的信息有哪些,然后调用已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第四是答题。要用规范、准确的地理语言描述和表达,注意要突出关键词和保持卷面整洁。第五是检查。利用剩余时间对解题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反思答题过程,纠正失误或错误。
  (5)重视练后反思,提升解题能力。
  练后反思是增加体验、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很多同学有这样的经历:明明做过的题,再做时仍出现同样的错误,究其原因大多是缺少练后反思。如果把每次测试的经验教训记录下来,下次测试前提醒自己注意,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22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