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顾红兵
摘 要: 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英语口语表达也显得愈来愈重要。由于受英语教学的传统思维模式、学生自身原因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高职生的英语整体水平相对较低,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不高。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实际情况,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对激发高职学生对英语口语的学习兴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帮助教师改善口语教学现状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 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 教学现状 教学对策
一、引言
我国高职院校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具有某些专有和特殊技能的实用型人才。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将会把一批批职业大军输送到国家各个行业、各个产业去施展技能,为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因此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语水平无疑会对提高职业人员的交际素质,促进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教育部2000年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也强调要打好学生的语言基础,要使语言基本训练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并且在英语口语课程设置过程中要坚持综合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突出英语听说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要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并能够用简单的文字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和交流,为今后运用英语进行社交活动打下基础。另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与西方国家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社会对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口头交际能力的需求也日益迫切。然而长期以来,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校里接受的英语学习以应试为主,学习英语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付各种英语笔试考试。而很多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在多年的英语学习过程中,给学生教授更多的也是词汇和语法方面的知识,能运用英语流畅地进行交流的学生并不是很多,“哑巴英语”已越来越成为学习英语最大障碍。因此,随着国际交流与协作的日益加深,我们的外语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迅速有效地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口语水平,打破“哑巴英语”的困境,是高职英语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口语的现状,来探讨相应的对策,以期对激发高职学生对英语口语的学习兴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帮助教师改善口语教学现状能有所帮助。
二、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分析
1.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复杂,水平参差不齐。
根据目前的实际状况,高职院校的生源不仅包括高中后的学生,还包括技术学校、中专、职专等院校的学生,因此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口语水平更加不平衡。高中毕业生经过三年系统学习,基础较牢。但由于在高中英语课堂中,教师讲解多于学生操练,课中和课后使用英语的比例较低,教学侧重于语言本身知识的传授,故而学生组织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能力亟待提高。中职、中专和技校的毕业生面临的困难似乎更大,因为在这类学校,英语课只开一年甚至不开,他们在进入高职院校前从未接受过系统的听说训练,有的既听不懂又讲不出,词汇量严重不足,能积极使用的更少。因此,词汇量匮乏是高职院校学生提高英语口语水平的瓶颈,严重影响了他们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2.高职院校学生个性影响英语口语教学质量。
一个自信心十足又善于表达自己的学生,往往会很容易把握口语训练的机会。因此,相对而言,他们语言操练的实践机会就会比别人多,口语表达的能力也往往比较强。而对于那些缺乏主动性,课堂上较为被动的学生而言,他们往往会怕讲错,怕被人笑话,对老师、同学的反应和反馈过于敏感,心理压力大,学习英语口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比较低。一方面,部分学生地方口音过重,英语发音晦涩难懂,阻碍了口头交流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在入学前几乎从未接受过系统的口语训练,普遍存在畏惧心理,不愿开口说英语,怕说错,怕受到老师的责备和同学的嘲笑,这种恐惧心理常导致学生在口语表达时显得焦虑和紧张,影响他们正常的思维和顺利表达。另外,我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造成学生对英语口语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平时缺少足够的口语练习机会,在平时的学习中他们对自己没有一种自信感,同时又过多考虑所说句子的对错,因而阻碍了口语训练的顺利进行。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学生课后的口头练习基本上是由个人独立进行,这些都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和口语水平的提高。因此,课内外的口语训练中,如果学生有畏缩情绪,就很难提高口语水平。
另外,我们也不能忽略高职院校部分学生在练习英语口语时存在的“惰性心理”。英语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它具有其独有的特点,需要学生课后花时间去听、去说、去练,要勤奋好学。但有部分学生懒学,课后对英语不闻不问,只是局限于课上的一点时间,口语训练受到了严重的局限。
3.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口语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动机不明确。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学习方法不恰当是其口语能力低下的重要原因。很多学生记不住单词,即使记住单词拼写,但不知道该怎么发音。还有不少学生平时练习说英语的机会不多,不知道怎么说英语,跟谁说英语,也不知道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不扎实,常听到他们抱怨自己词汇量小,语音语调不准,语法用于口头表达不灵活,受母语制约严重。很多学生在母语环境里学习英语,不懂得如何恰当地利用母语来帮助自己提高英语口语的方法,缺少感情因素和体验因素,而通常习惯于所掌握母语的中介转换作用,其母语思维定势,制约了运用英语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对此问题要适当分析,正确对待,特别要正视母语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正迁移作用,做到既不依赖母语,又不回避母语。
另外,高职院校口语教学不尽如人意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学生普遍认为英语口语学得好学不好都一个样,对自己以后的发展没什么影响。比如:“反正高职考试不测试口语,何必自讨苦吃。”“等工作时用到了再学也来得及。”“我又不出国,干吗要把英语说得那么好?”等等。由此可见,学生对于口语学习根本没有动机可言,从而失去了对英语口语学习的信心,认为即使学好了英语口语也无用武之地。因此,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对英语口语的学习退避三舍,以至荒废学业。
4.教师思想观念和教法陈旧。
不少高职教师在英语口语教学的思想观念上比较落后。一方面,受学生英语水平的影响,一些老师放弃以英语为主的方式授课,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基本上都是汉语,这一授课方式使学生失去了重要的英语学习环境,口语水平更难提高。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多数老师更重视语法、词汇、阅读、写作、翻译等方面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口语教学方法的研究。因为多数人认为这些方面是基础,学生的基础没有打好,就不能“说出来”。这些想法看起来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忽视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任何人习得自己的母语都是从口语学起的,而不是词汇、语法、阅读等。正是这些传统的思维致使老师不去积极探索有利于口语教学的教学方法,而忽视了口语的重要性。
一些所谓“重视”学生英语口语教学的高职院校,其教学方法也比较陈旧。传统的口语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讲解和陈述占据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难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方式单调、呆板,通常是以跟读、模仿、复述、背诵等机械式训练(mechanical practice)为主,缺乏有意义的、交际式练习(meaningful and communicative practice),学生只是为了练习而练习,并非出于愿望或需要而进行交流。交际教学思想的倡导者欧莱特认为,语言学习的成功在于将学生放在一个需要用目的语交际的环境之中,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得体与否作出判断的能力和结合语境理解语言形式与意义的能力。但是高职学生接触真实英语交际情境的机会非常有限,他们的语言学习和习得的主要环境就是课堂,并且口语练习也局限于书本上机械的操练,教师过于注重交流的形式而忽视学生交流的内容,导致语言交际失真。因此,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投入,缺乏师生和学生间思想上、信息上、情感上真正意义上的交流,那么口语教学的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5.英语口语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人们对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很多年来,我国的英语教育整体体系一直只重视对学生英语语法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的听说训练的投入相当较少,而正是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最后造成了“哑巴英语”现象的出现。一方面,由于高中生迈入高职院校学习的主要途径还是“高考”,这促使绝大部分高三老师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上,对学生施行“题海战术”式的应考教育,对原本没有着重提出的口语则很不重视,这就直接导致了很多学生到高职院校学习后在英语口语上的“先天不足”,基础很差。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不论是入学考试、各种单元测试,还是各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乃至最后的结业考试,往往都没有测试英语口语的要求。而许多学生也认为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因而这种以笔试的成绩来衡量英语学习效果的考试方式和评价体系不利于督促老师与学生重视口语。
三、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教学策略
1.帮学生打好英语语言基础。
首先,把好英语语音关。语音是文字学习的基础。正确地道的英语语音不只是学好英语的基础,也是英语口语教学的基础。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在讲课时可以从英语语音的力量、音量、英美不一样的发音习性和说话语调、连读、略音等语音技巧上对学生加以指导和解释,帮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完整的语音整体体系,克服学生在朗读上的绊脚石,使他们从过去不敢或害怕张嘴说英语的阴影中走出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认识到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加强自信心,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积极性。
其次,帮助学生进行大量的朗读和背诵训练。朗读和背诵是克服“哑巴英语”的有效方法之一。在中国学英语,在课外讲英语说英语的机会并不多,朗读和背诵就显得尤为紧要了。教师应当选一些优秀的文章让学生朗读和背诵,并提醒学生不仅要留心单词,而且要熟记文中常用的句子结构和精彩语句。学生读得多了、背得多了,就会很容易把英语中的词汇、语法、固定搭配等用法潜移默化运用到日常英语口语对话中去。
2.教学内容的选择。
高职英语教学普遍存在课时不足的问题,口语课一般安排四个学期,每周仅有两课时,在这样少的时间内完成口头交际能力的全面提高,难度很大。这就需要任课老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有些内容要重点培养;有些内容只需稍稍涉及;有些内容可以完全不讲,由学生课后进行自主训练。这样不仅能够兼顾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而且能真正贯彻高职英语教学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方针。
3.教学方法的选择。
任何课程的教学效果总是与课堂教学方法密切相关,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很不利。英语一定要通过实践和运用才能真正掌握,英语口语尤其如此。作为一门单项技能训练课,口语课的任务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口自己讲英语,而不是听教师讲英语。教师主要起组织活动、辅导训练的作用。具体地讲,授课教师要注意下列几个方面的问题。
(1)将口语教学与情境相结合。
早在上世纪20年代,美国教育学家帕默(H.E.Patmer)与洪贝(A.S.Hornby)就提出了情境教学理论,认为语言学习中最重要的就是为学习者提供自然的语言情境,使学生自然地学习和使用语言。此外,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S.Krashen)在他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提出了“输入假说”论。他认为,习得是在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的基础上形成的,输入之所以能够被理解,是由于有语境的帮助。由此我们可看出,克拉申也强调外部语言环境对二语习得的重要性。恰当的语言情境能使学生身临其境,使其视觉、听觉、情感和语言融为一体,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我国英语口语教学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语言环境。要解决这一问题,英语教师就应尽量将口语教学放在相关的情境中进行,为学生创造“表达自己”和“理解他人”的情境和机会。因此,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主动为学生构建英语语言环境,增加课堂上的语言实践机会。例如,尽可能地坚持用英语授课,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提问,增加学生听说的机会;语音语调灵活多变,创设轻松和谐的气氛,减少学生的紧张情绪;语流连续,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自然地形成听觉记忆,激发他们说的欲望,同时可以沟通师生情感。
(2)培养学生对口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伴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内部动机。心理学告诉我们,需要是产生兴趣的基础。教师在第一堂课就应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发他们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和欲望。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上多花心思,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加强交流互动,变被动为主动,活化课堂教学。开展英语角、演讲比赛、话剧比赛、英文歌曲大赛、奥斯卡电影周等活动,利用这些课外活动延伸兴趣。另外,教师应通过鼓励、耐心帮助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课堂上,尽可能在同一节课里给更多同学发言机会。然而一个班集体,总是有优差生之分,性格开朗、基础较好的学生勇于发言,“说”的机会就多些,而性格孤僻内向或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由于怕出错而讲的机会少些,一旦被叫到发言又常常会由于过于焦虑而变得结结巴巴,或“卡壳”或出现错漏等而缺乏自信。我们要消除学生的顾虑,加强其安全感,特别是给那些存在困难和问题的学生以鼓励和耐心帮助,使他们放下怕说错的思想包袱,大胆地开口说;对于他们的积极努力或所取得的进步,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教师的鼓励打消了学生的顾虑,发言的安全感增强了,主动、积极的发言机会就增多了。因此可见,教师的肯定和鼓励都对长期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起着重要的作用。
(3)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和情境,培养良好的用英语交际的习惯。
高职学生在口语课堂上少开口甚至不愿开口或怕出错而不敢开口的现象较多,这种时候,教师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和处于被发问状态自主地投入到语言交际环境中从教师灌输地“教”变为学生主动地“学”。因此在课堂组织形式安排上就要有所变化,教师可以根据课文需要,适当安排一些与所学内容相关并能激发学生“说”的话题,学生就此话题展开讨论,可围坐一圈,也可分组进行,甚至可在各小组间相互走动交流,这样学生可以完全放松,在此宽松的情境下,可以做到畅所欲言。学生一旦有了积极参与意识,学习兴趣就会变浓。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地设计一些特定场景,模拟生活实际,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另外,培养学生良好的用英语交际习惯对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也至关重要。英语口语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口头交际的习惯,做到语言清晰、流畅、达意。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听地道的英语,如原声英文影碟、观看原版英文影片等,让他们养成边听边直接用英语把所听到且理解的东西储存在记忆里的习惯,并培养他们克服母语干扰,减少对母语的依赖性,直接用英语表达的良好习惯。学生通过系列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理解和表达思想,接受和输出信息,可逐步获得真正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
(4)教师应改变角色,缩短师生距离,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感化学生。
要想让学生在英语口语课上尽可能地放松和缓解紧张情绪,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放下“架子”,不要让学生觉得老师就是“权威”,而应尽可能地帮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口语学习环境,让学生觉得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和平时没什么差别。只有真诚地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亲近感,从而帮助学生消除在英语口语课上的紧张感,使人人都敢讲英语,都能讲好英语。另外,老师还可以利用行为举止语言来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例如握握手、拍拍肩、摸摸头等。这些温暖的举措能给学生的身体和精神带来喜悦,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从而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其次,教师应以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感化学生。情感是沟通师生心理交流的纽带,在教学中要充分应用自己的情感去引发、诱导后进生的情感潜势,以独特、深厚而有个性的真情来感染他们。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后进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教师应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作为实施赏识教育的入口。因此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流利的英语口语、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精心准备教学,为学生做标准化的示范。并且尊重学生,激励并感化学生,为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打好基础。
(5)在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要进行分层教学。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该无论是在内容上、方法上还是速度上都要照顾好各种层次的学生,帮助每个学生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一个班级中,学生之间的英语口语水平必然是不平衡的。因此,在英语口语教学中要尊重差异,因人施教,将每个学生存在的潜能给予充分开发的机会。对待学生的课堂回答或发言,尽量多说“Good”、“Excellent”、“Wonderful”等鼓励用语;如果学生发言不正确,不要一句“No”就将其否认,最好说“Good idea,but I don’t agree with you,in my opinion ...”等类似的语句。尤其是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更应在课堂上多给予关注,可以提出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引导其进行回答,增强其自信心。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可以制订三类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要求他们能熟练掌握对话中的主要句型,自编新的对话,即兴表演;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要求他们掌握主要句型,能够表演对话;而对于成绩差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能掌握主要句型,能够朗读对话即可。这样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目标,能够让他们都能达到一定的目标,这样有增强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促使他们更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6)英语口语练习的活动形式应多样化。
英语口语教学的课堂活动形式应该多样化,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组织者、管理者、鼓励者、合作者和协调者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内容来积极有效地组织课堂,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出发,安排丰富多彩的基于任务(task)的活动,如看图说话;编故事;写对话;角色扮演;模仿表演;排练滑稽短剧;即兴表演;比较图片找出异同;遵循指令办事;组织讨论、演讲、辩论,等等,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开展交互式教学。这些活动多采用两人活动(pair work)、小组活动(group work)的形式,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使用语言和发展流利度,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学中练、练中学,通过其自身实践、感知和经验的积累,达到最终能把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课堂之外,完成真实语境中的交流的目的。但是在开展活动前,教师应提供必要的语料,使得交际活动不会因词汇的匮乏而受阻,同时必须让学生准确领会教师的意图和期望,了解课堂活动的目的,并选择符合要求的参与方式,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此外,鼓励学生多与英语国家人士交往交流,多创造一些能让学生与外籍教师接触交流的机会。这样,学生可以熟悉活生生的、地道的、真实的生活用语,亲身体验异国的文化与风情,并在与之不断交往交流中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学校亦可组织English Corner,English Tea Bar,English Saloon,English Speech Competition,English Debate Competition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此类活动,学生有了多渠道、多方面锻炼自己说英语的机会,其口头交际能力会不断地得到加强和提高。
(7)反馈、调节、补救、总结相结合。
反馈是控制论的灵魂,是对课堂教学活动实行控制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活动教学中应动、静观察相结合,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获取反馈信息。小步反馈讲究“快”,教师评价应简洁明了。整体反馈讲究“诱”,如遇卡壳等尴尬场面,就要循循善诱,耐心启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给予暗示或适当的提示。如遇出错,则讲究“导”,教师不应立即打断学生,急不可待地纠错或干脆当替身演员,而应等学生答完或表演完后,先给予鼓励与肯定,再给出答案,正确引导,加以强化。
(8)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利用其直观、形象、信息量大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融视、听、说于一体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发丰富多样的会话主题,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口语练习。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开展课外自主学习,使用配套软件,进行与网络教程相关的口语操练;利用网络搜集语言学习资料,还可以进行在线交流。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模拟自然语言环境,组织学生观看原版影片、英语系列教学片等使学生置身于自然的语言情境中,有助于学生掌握自然纯正的英文,轻松直观地了解英语国家的各种情况。但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也应注意一些问题,如有时课件过于“花哨”,学生感觉眼花缭乱,反而会阻碍信息的导入;在利用网络资源时缺乏教师的引导和监督,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感到困惑,反而降低了学习的效率。因此,一定要合理使用上述现代教育手段,不能违背其辅助教学的初衷。
(9)培养课外自主学习能力。
口语教学中还应提倡教师指导下的课外自主学习,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地为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口语的提高重在练习,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课外的自主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学生自己制订的目标往往不切实际或者模糊不清,这就需要教师利用自身经验,结合对学生的了解,帮助他们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加以必要的督促,定期布置课外自主学习任务,并在学生停滞不前、灰心失望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另外,学生的学习方法往往比较单一,课后的口头练习常常是由个人独立进行,效果较差,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成立学习团队或组队,在网络环境辅助下开展交互式自主学习,还可以在团队或组队间开展竞赛,营造出一个更加开放的、创新的学习氛围。
(10)将口语教学与文化相结合。
语言承载着文化,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同样,包括社会习俗、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内的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语言的表达和信息的传递。传统的英语教学似乎更强调听、说、读、写四方面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对文化方面则较少提及。尤其是在职业教育英语教学中,西方文化的学习得不到重视,致使部分学生说着中国式英语。因此,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该适度地、有选择地、比较系统地将文化知识的传授融入教学中,使英语口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具体地说,在口语教学的初、中级阶段,着重交际文化的导入,内容包括介绍在日常生活交往方面英汉主流文化的差异,以及在语言形式和运用中的具体表现,打招呼和告别、各种称呼、祝贺和赞扬及其他社交礼节等的差异介绍属于此类。介绍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英汉词语、成语、谚语和格言的意义及运用方面的差异,介绍英汉语言在比喻和联想运用上的差异,以及英汉语言中典故、委婉语和禁忌语运用方面的差异等。学生通过这些差异的学习,就能理解各种英语表达法所涉及的文化内涵。在口语教学的高级阶段则着重导入知识文化,介绍中西方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认知行为、交际关系言语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英美人比较注重定量分析,进行逻辑推理,而中国人比较注重直觉与先验理性。善于以经验为依据来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思维方式的差异使人们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看法,彼此交流时就容易产生误解。学生通过中西文化此类差异的学习,就增强了文化差异意识,了解了西方的人际关系及交往的深层次模式,从而学会得体地进行交际。
4.课程评估手段。
课程评估不仅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有助于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课程建设的发展。目前口语能力评估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形式是口语面试(oral interview),一般由老师向学生提问,或者要求学生就某一特定的(有时是提前准备的)话题进行陈述,老师的评判主要是建立在学生表现的总体印象之上。这种评估方式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它只能反映测试时学生发挥的情况,却无法反映出学生学习的历程和提高的程度。现代教育理念更重视过程评价,即将课堂评价、课外评价与期终评价等方面结合起来。这就是说,学生的口语课成绩应由多个部分组成,除了期终口语面试成绩,还应包括出勤情况、参与课堂活动情况、课外自主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及参与课外英语活动的表现等方面。这种评估方式能使得学习过程得到重视,达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目的。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今这个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口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英语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再加上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普通比较低。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这要求英语教师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学习最新的外语习得理论,并用这些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摸索出适合学生和自己的一套教学方式。我们可以将教学与情境、情感、文化相结合,并可以借助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助教辅学的优势,以教师课内主导、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形式开展交互式教学,结合过程性评价,扬长避短,优化组合,从而使口语教学能在一种活的环境中轻松愉快地进行,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达到对语言的深层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英语口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曹照洁.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交际能力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2]丁言仁.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外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重庆: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4.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李乐萍.关于赏识教育的现实研究.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7,(3).
[6]李观仪.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7]李舒瑜.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02,(7).
[8]刘寅齐,沈悦.英语口语教学应遵循的原则.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
[9]卢勤.把孩子培养成财富――知心姐姐卢勤成功家教秘诀.漓江出版社2006,(12).
[10]谭焱.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探讨[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7,(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31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