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历史教材,落实环保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宏杰
摘 要: 历史教师要联系曾经的历史和现在的状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进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 历史教学 环保教育 环保意识
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附近发生了强烈地震,导致核事故,引发核危机等一系列问题,使人们重新思考著名的英国生态学家爱德华・戈德史密斯的一句话:“大自然在崩溃、在衰亡,其速度之快,以致如果让这种趋势继续发展,自然界将很快失去供养人类的能力。”对每个人来说,环境教育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它要求受教育者能够深刻地认识人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具备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知识、价值和观念。历史教师更应该联系曾经的历史和现在的状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在历史课上,我尝试用以下几种方法向学生渗透环境教育,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补短,以史为鉴
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建立在对大自然的索取上的,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不断破坏自然。文化的发展,以及巨大文明成果的取得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黄河原称“河水”,黄河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西汉初年。
先秦时期,黄河流域环境状况良好,中游气候温和,森林覆盖率在50%以上;下游气候湿润,湖泊较多,非常适宜农业生产,先民在此逐水而居,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秦汉时期,这一区域的森林开始遭到破坏。商鞅变法时因大规模垦殖而遭受破坏的西安附近塬区森林和秦岭北坡边缘森林,到秦始皇时期,因大兴宫室,砍伐殆尽。“蜀山兀,阿房出”说的就是秦为建阿房宫,砍光了整个蜀地山岭上的树,直接后果是造成水土严重流失,黄河河水泥沙含量增多,河床因泥沙淤积而抬高,黄河开始泛滥。治理黄河成为汉朝统治者不得不时常关心的大事。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治理黄河,以后八十多年里,黄河没有发生过大水灾,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但此后的人们并未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黄河流域的森林继续被破坏,水土流失日益严重,黄河的长期泛滥破坏了黄河中下游的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元朝以后都城迁至远离黄河的北京,而经济重心也完全转到长江流域。从以上一例中可以看出地理环境变迁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至今黄河中游大部分地区依然千沟万壑,茫茫荒原,水土继续流失,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痛处。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从秦朝以至汉唐时期,长安一带长期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关中平原也一直是全国经济中心的地位。人类破坏黄河流域中游的生态平衡,以及关中平原经济的衰落可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北宋时都城的迁至黄河下游的开封,而实际上这时全国的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两宋以来,黄河中下游森林遭到严重的破坏,黄河入海口长期在天津至淮河一带摇摆。为什么元朝以后我国都城长期设在北京呢?这可以从生态环境方面看出端倪。
人类必须为自己的愚蠢和盲动付出代价。恩格斯告诫人类:“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人类向自然攫取了太多的资源,以致今天的人们不得不面对人口膨胀、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能源枯竭等严重的环境问题。
但人类也并非一筹莫展,无所作为。“大道行于百代,权宜利于一时”,人类可以认识造成灾害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把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在中学历史教材中,也不乏人类改造自然的典范。
二、取长,再接再厉
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实行“以农为本”的经济政策,统治者大都十分重视与农业经济密切相关的水利建设,如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等的修建,这些水利设施既有助于农业生产,又保护了生态环境。如都江堰,既防洪,避免了水土流失,保护了沃土,又扩大了灌溉面积,使川西平原富庶一方,成为“天府之国”,至今它仍在造福人民。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积极的环保思想,中国上古时代的《诗经》指出:山川乃资源的产处,要与百神一同祭祀。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046―前771年)颁布的《伐崇令》规定:“毋填井,毋伐树,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这是中国古代较早的保护水源、森林和动物的法令,极为严厉。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年―前221年)对保护生物资源有了明确的规定,范围相当广泛,并始终同经济发展相联系。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人物是在齐国为相的管仲。他从发展经济、富国强兵的目标出发,十分注意实施山林川泽的管理和自然资源保护。他认为,山林川泽是“天财之所出”。不能很好地保护山林川泽的人,不配当国家领导人(原话是:“为人君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王。”)。
三、思今学以致用
丝绸之路早已离我们远去,昭君的驼铃声也已成了远古的绝响。几千年的历史能让沧海变桑田,也能令绿洲成荒漠。
所以,环境保护是今天社会的重大问题,可以通过大家熟悉的现实问题进行环保教育。例如:2000年4月,我国北方地区连续出现十几次较大范围风沙和沙尘暴天气,其强度和密度是历史所罕见,京津地区也深受其苦,学生对此十分关注。我们就可引导学生分析成因,明确人类需求增大造成的对资源过度使生态遭到破坏,给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带来极大威胁。
作为中学生,你该如何为环境保护出力?学生是反思人类过去的行为及其影响,总结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上的经验教训,从而改变生态道德观念,树立自觉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3836.htm